咏拙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我性愚且蠢,我命薄且屯。
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亦曾举两足,学人蹋红尘。
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
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
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
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我性愚且蠢,我命薄且屯。
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亦曾举两足,学人蹋红尘。
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
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
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
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 白居易诗选
全诗注释
1 《老子》:“大巧若拙。”诗人决意藏拙守拙,回归本真,韬光养晦,故而“咏”之。古人也常以“拙”自谦,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称自己的见解为拙见,称自己的名分、职分为拙分,说自己命运不济为运拙,称妻子为拙荆。
翻译白话
全诗赏析
此诗约作于元和八年(813),诗人时在下。白居易自元和六年丁母忧,而有时间反省反思,“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适意二首》其二),佛老思想逐渐占上风。其在下期间的诗,多决计急流勇退的表达。
古人对守拙的人生观多有阐发,而白居易以《咏拙》诗自问自答,自说自话,围绕着“拙”说事。诗旨一言以蔽之:安之若命。起笔四句,讲性讲命,认为命运与秉性是不可改变的。第二个四句写自知命薄性拙。接下来二“亦曾”共八句,回答“所知良有因”的“因”,也即是自己在现实中屡遭挫折,故而肝胆摧落,心灰意冷。诗人将这些挫折归咎于性与命。自“慕贵而厌贱”到“虽穷每欣欣”八句,议论的中心是:性不可悖,命不可违,即“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既然已认识到性命如此,如仍不安本分,就会自寻烦恼,自找苦吃,自取其辱,甚至是自取灭亡。诗人幡然顿悟:“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此二句意谓从此以后自己再也不恃强争胜,而是规矩老实,守分安贫,即使途穷不达也落得个清闲舒泰,心旷神怡。最后八句,自“葺茅为我庐”开始,写其彻悟之后的“优哉复游哉”的生活,以及对这种生活的享受。
“自安分”是本诗的中心思想。白居易诗中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