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到如今,我最感兴趣的学科是语文。每次考试,我的语文成绩最好,平时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最强,我和语文的感情最深。我能学好语文要归功于我的启蒙老师——一位资深的小学语文老师——郑中先生。
小时候,我长得胖乎乎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见人总是一个甜甜的微笑,然后有礼貌的招呼一声,似乎所有的大人都很喜欢我,郑老师对我更是喜爱有加。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把我送进了郑老师任教的小学,让我接受郑老师的教育。我喜出望外,逢人就说:“我要上学读书了。”
开学的第一天,在父亲的陪同下,我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父亲把我交给了郑老师。听人说,郑老师和蔼可亲,博学善教。我在一旁把郑老师打量了一番:他是一位四十左右的男老师,穿着一套整洁的西装,系一根深红色的领带。皮鞋擦得特别亮,真是油光可鉴。他剃着板刷头,脑袋很大,看上去就觉得他是个有学问的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特别能审视别人。郑老师见到我,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特别喜欢我,把我安排在靠讲台最近的一个座位上。
开始发新书了,我们激动不已,真正的学生生活开始了。他发完书,我拿着崭新的课本向他提出了一个幼稚的问题:”郑老师,这些书是从哪里来的?“我的提问立即引起了郑老师浓厚的兴趣,不失时机对我们进行了教育。郑老师并没有回答是从新华书店买来的,只是说:”这些书是大教育家和大学者写的、编的。现在我们读别人的书,要好好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知识积累多了,总有一天让别人也读你们的书。“郑老师的一番话在我的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学好语文的种子。今天想来,郑老师的话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希望,是一种企盼,是一种等待,是一种鼓舞,我一直铭记在心。在预初年级,我在《中学生学习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五一”文学之旅》的习作已实现了郑老师的心愿,也懂得了郑老师当时说这番话的良苦用心。
在郑老师的辛勤耕耘下,我学会了a、o、e、i、u、u(鱼)。郑老师每天叫我们对着拼音一遍又一遍地放声朗读。他总是说只有放声朗读才能有助于记忆,有利于发音准确和提高学习效果。他为了让我们区别“n”和“m”,还想方设法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个门洞(n)n、n、n;两个门洞(m)m、m、m。有时候他还会很耐心地纠正我的鼻音,写出汉字让我写拼音。我印象最深的是“印”和“应”。“印”是前鼻音“yin”;”应“是后鼻音“ying”。在郑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下,我的汉语拼音学得很扎实,普通话也说得很标准。一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我还得了个一等奖呢。现在我还被聘为”校园之声“的节目主持人呢。我在使用电脑运用拼音打字时既快又准。这与我的启蒙老师的正确指点是分不开的。
郑老师的教学严谨踏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告诉我们:“聪明”的“聪”是由“耳、眼、口、心”组成的。一个人学习知识,只要坚持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读,用心记,就能把知识学到手,人就变聪明了。他教学深入浅出,我们一学就会。他还强调“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他教的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直鼓舞我"锲而不舍",学无止境;他教的"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道理,让我坚定信心:“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郑老师写一手好字,他能言传身教指导我们写字。他经常说:字如人。好字别人看了赏心悦目,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能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他的严格训练下,我的字越写越好。现在能为学校、为班级出版一期期字迹工整、版面灵活的黑板报,发挥了宣传作用。这都是郑老师“诲人不倦”的结果。
郑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培养了我学习语文的热情;他教会我表达感情的方法;他提高了我与人交流的能力;他让我掌握了运用语文的工具。他真是我的一个优秀的启蒙老师。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