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有个心愿,那就是能够撇开官方的考核与评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一个专业研讨的平台。 也许是做班主任的工作时间太长了吧,有一天,不做班主任了,面对的不再是一个班,而是整个年级,我察觉我的心态却脱不了做班主任的轨迹。我没有很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感觉自己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学生,行动上却远离了学生。有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俨然成了年级的“勤杂工”。我一度迷茫,我深深地怀疑自己的选择,认为自己选择服务年级是过高估计自己、也是对环境认知不清的一次不明智的选择,是对自己内心不负责任的一次选择。一句话,我曾经真真切切地怀疑自己做年级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和心力是否真的比全心做好一个班主任更有价值。 然而,当我确定我要开始经营这份小报时,我感觉我抓到了一点稍稍实在的东西,我感觉这是一个可以帮我回到原点的行动。 我的原点是和学生一起创造教与学的纷繁故事。 我曾经说做班主任有几“最”:工作负荷量最大却无法全部量化,心理压力最大却无所逃遁,接受和发出各级各类的指令最多却什么“官”也不是……然而这个群体是学校工作中最能担当的群体之一,也是蕴藏最多教育智慧和教育实践经验的群体之一。班主任们所面临的对象,就其个体情况而言,永远比人们主观所能想到的任何情形都更复杂多样,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卓越的理论能替代班主任之间的专业对话,这是基于活生生的教育现实而展开的倾心交流与探讨,在这种交流与探讨中,班主任们互相学习,彼此分享乃至共同分担,共同成长。 班主任教师的年华、精力在行业服务中不知不觉地“哗哗”而逝,突然有一天,班主任就成了行业中最先长出缕缕白发的那个群体。 所以,我对班主任说:我们与学生互为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只不过学生是永远的青春年少,而我们却一天天的憔悴损,这想起来真有点悲壮。但是,如果我们结伴而行,边走边聊,我们或许会少一些焦虑,多一些轻松;少一些隔膜,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孤单,多一些携手并肩的快乐和温情。 之所以说“做一个有自我成就感的教师”,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大凡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是否有“成就”或“成就”的大小,是由外界来评判的,这类评判除了实力,还要有机遇。而一个人如果总等着别人来评定自己是否有“成就”,那是很累很憋屈的一件事。但是“自我成就感”就不同了。“自我成就感”是来自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肯定,是每个人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这种美好的感觉是个人精神上主动的生成,不是被动地由他人给予或评定。所以,我认为“做一个有自我成就感的教师”比做一个别人眼里的“有成就的人”要来得实在、轻松,也更多一些自然的、率性的乐趣。 做工作有自己的想法是有“成就感”的前提。 无论是担任班主任,还是只做科任,在很多时候,“有想法”比“执行力”更重要。原因就是:班主任工作,学科教学工作,都是独立的专业工作,工作对象都是千差万别而又鲜活的儿童和青少年,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专业理念,只是死板地执行上级的指令,或照搬他人设计,工作很难有创新,更难做到富有个性与灵气。而没有创新与个性的工作,工作者的心境是很容易疲惫的!“成就感”当然也就无处可寻了。 怎样才能“有想法”呢?答曰:学习与研究。 向专家、学者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行学习;研究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研究我们的现实环境,甚至研究我们自己的职业心态、我们自己的价值追求。只有行走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定位。 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句话还有下句“我在故上帝在”。我想,只有让我们内心真实的“我”在职业中找到位置,我们才会有成就感,我们才会产生不依赖外界评价的、比较持久的、真正的生命的快乐!我们生命的“上帝”才在!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