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六年级>文章详情

作者:海玥忻 2014-10-08

桥,在生活中见的不少。它,一生为人服务,饱经风霜,却是默默无闻。桥,不仅有交通之便,更有艺术之美。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就显现了它的美,唐宗的“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又很好的说明它为人服务,通至汉河上。唐代,至今两千多年,现在,桥很无奈,因为没有人去欣赏它的美,我知道它在等待,等待着一个浪漫的艺术家去欣赏它。 我见的桥很多,但真正让我为之动情的桥,却少之又少。杭州西湖的一座桥很着名,为西湖十景之一。 古人有说“伫立雪霁西湖,举目四望,但见断桥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想必,你以知此桥为何名,不错,此桥名为断桥。现在就请你随着我的脚步,去了解断桥。 断桥不仅以景享誉天下,更以情驰名人间:这里是《白蛇传》中几段重要故事情节的发生地——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同舟归城,借伞定情;水漫金山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这,是每一个光棍的必到之地,以为再碰到一个白娘子。要说断桥有多长的历史,便有得一说了,也可以说它饱经风霜。断桥位于里西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断桥之名得于唐朝,其正名反而鲜为人知,当时是一座石桥,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 “断桥”一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也有人说,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于是拟出了桥名和景名,当然还有别的一种说法:断桥,最早叫段家桥。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使被称为断桥。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只是因为湖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银链横陈。日出映照,断桥向阳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所以称为“断桥残雪”。 我们到了断桥,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亭子,它可以供人们休息、欣赏美景。亭子内有一块石碑,里面也说了断桥的由来。我们走到断桥之上,听到的只有一个字“哇”,是什么让大家如此感叹呢?呵,你看西湖的水,它不花是“小桥流水人家”,也不是《黄河大合唱》,它是一种无法用诗词形容的波光粼粼的水,然后对前一眼望去,便是一道直线在即,上面杨柳依依,难怪有诗人云:“悠然漫步西湖边,碧波如镜柳如烟。”湖内分大湖、小湖,小湖里有荷花,它随着风的呼吸,跳着摇摆舞。对,没错,它在欢迎你。 当你站在桥上时,你会不经意发现对面的山上有一座塔,相传那是法海镇压白娘子的地方。当你远眺雷峰塔时,便再会不经意发现断桥的构造了,断桥有一个大拱,也是唯一一个,非常耸立。当你在观看桥的构造时,你又会不经意发现一艘艘小船开在湖面上。此时,我便陶醉其中,不禁高歌一曲,那怕没有人给我鼓掌, 此时,桥知道了它有了一个懂它的人--那便是我。请问敬爱的读者,跟着我的脚步,你是否读懂了桥的艺术之美呢?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