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现如今所热议的话题,无论是最强大脑中百度机器人“小度”战胜“水哥”王昱珩引爆了微博热议,还是“阿尔法狗”与世界围棋冠军对战中以大比分获胜引发了整个世界的思考。对于机器人研发让不少人忧心忡忡,但这均是不必要的,毕竟机器脑是由人脑开发出来的,必将使用于对人类有益的领域。
首次亲身近距离接触到机器人是在上海科技馆,机器人并非是人的模样,可能只是个手臂,也可能是一个桶。参观机器人展馆的途中,一直有机器人作指引的确让我耳目一新,机器人憨态可掬和害羞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无法忘却。这一次奇妙的旅途就在机器人诙谐的介绍中结束了。
难以让人想象的是科技的发展竟如此迅速,机器人的种类层出不穷。医院中采用大数据和机器人合作的方式,便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时间,并且诊断的正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这不仅有望解决我国“看病难”的问题,也有利于直接缓解医生的工作负担,如若付诸实践,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效。当然,类似白血病、癌症等难以治愈的疾病,不可能交付给机器人利用大数据分析配药,而是需要医生根据日常以及连续性指标进行趋向性分析,因为有些疾病的变化性和突发性是大数据不存在的,机器人也就不可能应对。
现如今,不少的一线城市少数咖啡馆已配备了咖啡机器人。从下单到取咖啡只需大约十秒钟的时间,并且不少体验者认为,充值的咖啡与手工制作无甚区别。无论是咖啡师,厨师,还是服务员,保洁员,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了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但在厨师,咖啡师等职业中,人不应该忘记有一些主导因素不能忽略——情感,“一位厨师一道菜”这话一点儿都不错,因为每个人对于每一道菜见解是不同的,对于吃菜的人的情感更是千人一面的,这就是“家的味道”的缘由了。
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机器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不北京龙泉寺研发的一个身穿佛法的呆萌小机器僧在网上火了一把。龙泉寺方丈提出了佛法要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希望以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接触和了解佛法。传统文化对于现在生活在快节奏的压力下的人们实在有些难以静下心来去了解,但机器人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尽了一些力量,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继承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机器人终究不能代替人来传承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更多的是承担了一个浅显传播者的角色,是让人初步了解,而后,人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选择。
我们试举了三个例子,发现这三个例子中最重要的核心其实已然是我们自己。故没有必要但有机器人开始侵略人类的事件发生,除非有哪个科学疯子将如何制作机器人的流程以芯片形式植入了机器人的“脑子”里,这也要世界这么多国家有供其生产研制的地方才行。
相反,机器人由“陌生人”变为“熟人”的过程正在不断加速变化着。机器人对于人类而言也只是充当了现代媒介而已,看病媒介,文化媒介,经济媒介,其到了要紧处是需要人类去指正的,并不能老是依赖于机器人,相反,如若如此,会把生活弄得一团糟。
科技对接生活,从“手工时代”到“蒸汽时代”,再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无疑都是时代的一大飞跃,生活的一大变革。现在机器人也是如此,机器人进入生活是无法抵抗的洪流,背道而驰,只会被洪流吞噬。便捷舒适的生活是每个人所追梦寐以往的,而什么东西能创造着一切呢?机器人。
自从科学这一名词的提出,人类社会就开始探究各种科学现象,自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结束,人们的生活就开始与科技密不可分。无论是网络专家们的言论多么得危险可怕,但科技对接生活这一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凡是对人类有益的部分都应该被正确利用,被恰当使用,而并非滥用。
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向往和好奇是不可否认的,当然,对任何未知的事物人类一直保持着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奇心。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平常老百姓,提到机器人往往脸上浮现的并非是恐惧,更多的是向往和憧憬。扫地机器人在不少中产阶级家里能够看见,深圳推行的无人电车被人使用,或许开始有一些害怕,但久而久之,便是享受其中的便利和欢实。
时代潮流,历史发展,人民思维都处于积极接受机器人融入他们的生活,与人脑能够保持的机器人毕竟只占少数,而且受到各个国家的严格控制,科幻电影与现实还是有距离的。大多数的机器人制作只会设置两道三件事情的操作,是用来方便我们生活所需的,所以没必要担心。
科技对接生活,展望未来,展望明天。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