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元宵节
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但令我难忘的是今年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那天,家家户户都挂起大红灯笼。晚上,全市的人们都会走出家门,到街上去看花灯。听老人们说这叫“走百病”,只要你在元宵节那天到街上去走走,看看花灯,你身上所有的病就都好了,并且这一年,你家就会团团圆圆的。然而,让最我开心的却是元宵节可以放鞭炮、看花灯。今年的花灯更是各式各样,有古色古香的宫灯,委婉典雅,龙盘凤绕;有展示本单位特点的自制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更有书写祖国最新科技成就的宇航员出舱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金牛贺岁灯、童子拜年灯、莲花灯、荷叶灯、冰灯,振奋人心,灯灯精彩……从小什街一直到大什街的街道两旁都摆满了花灯。我和妈妈先从小什街出发,只见大街上人头攒动,行人摩肩接踵,好一派热闹景象。在拥挤的人群中,尽管心情很糟糕,但是,有各式各样的花灯让我观看,心情还不至于那么差。我看到的第一个花灯是模仿神七的,灯上有一个航天员,手握中国的国旗,仿佛在太空中,做着翟志刚做的动作,灯上骄傲地写出了我们中国的航天历史,真令人骄傲!再往前走,是二龙戏珠灯,两条大龙在夺珠子,那两条龙雕刻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继续往前走,只见一个奔驰汽车的模型,仿佛在大街上行驶,它形象地刻化出了科技的高超,给人带来的方便;科技的飞快,给人带来的简洁;科技的飞鸿腾达,给人带来的骄傲……各式各样的花灯让人们眼花缭乱,让人们心潮澎湃,真想高歌一曲,赞叹这美丽的花灯!
在回家的路上,人们还在路边点起了一只只蜡烛,耳边时而还能听见礼花和鞭炮的响声,抬起头来一看,满天的礼花,禁不住赞叹“真美啊”!回家后,妈妈挂起了大红灯笼,打开了电视看元宵节联欢晚会。我想:这就是元宵节的风俗吧!
今年的元宵佳节,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恋恋不舍地渡过了,那喜庆的场面真的让我久久难忘。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辽源的明天更辉煌,同时也期待着下一届的元宵节灯展会更加美好!
我喜爱的元宵节
我喜欢过节,尤其是传统佳节。我喜爱秋高气爽的重阳节,明月如镜的中秋节,欢乐、祥和的春节,更喜爱充满乡情的元宵节。那年元宵节,适逢寒假,我随爸爸到老家做客,过了一个充满乡村浓郁气息的元宵节。
一到爷爷家,坐不久,奶奶刚要下汤圆招待我们,谁知左邻右舍得知我们来了,端来了热气腾腾的汤圆。那汤圆有乒乓球大小,雪白雪白的像个迷你雪球。一咬,金黄的猪油丁在口中慢慢融化,油而不腻。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亲情义。
快乐的时光总感到短暂,一转眼,太阳只留下最后一丝余辉。吃过晚饭,我随爷爷和左邻右舍的孩子去看灯展。一进灯展大门,只见远近屋檐下挂着一盏盏红彤彤的大灯笼,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五彩缤纷的宫灯,变化无穷的走马灯,绚丽多资的百花灯,千姿百态的动物灯……应有尽有。这万紫千红的灯景犹如无数奇葩异卉,开满了前后庭院。每盏灯的下面都挂了一条谜语,有“狼来了——猜一种水果”、“相差无几——猜一中国地名”……我们几个孩子在灯谜中穿来穿去,高兴极了。“好看的在里面呢!”爷爷把我们领进了另一间大厅。
这里的灯更精彩美观。你瞧,那“双龙戏珠”灯特别引人注目,两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分别盘在庭柱上,瞪着鼓鼓的眼珠,张着血盆大口,摇头摆尾,仿佛争着要把在它们中间的那颗光芒四射的宝珠吞下肚去。
一阵阵孩子的欢笑声,把我们引到了另一个景点。数十盏灯簇拥着一条绚丽多姿的大金鱼。噢,原来这是“金鱼吹泡”灯。尽管它高悬空中,却如同潜游水底一般,摇摆着美丽的大尾巴,身上的鱼鳞闪耀着金光。随着鱼鳃的掀动,金色的肚皮一起一伏,鱼嘴就会吐出数不胜数的灯光组成的“小气泡”,有趣极了。
“游太空,惊嫦娥”这组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这组灯十分的大,由“月球”灯、“宇宙飞船”灯和“孙悟空”灯组成。嫦娥和玉兔站在月球上,呆呆地往下看,一艘宇宙飞船腾空而起,飞向月球,宇宙飞船上坐着三名中国宇航员,宇航员的帽子上写着大大的红色的China。彩灯转动,嫦娥披着长长的彩带翩翩起舞;孙悟空伸出大拇指,仿佛在赞美人间的伟大。
面对这么精致、美丽的彩灯,我情不自禁地问爷爷:“这些灯是谁做的?”爷爷告诉我,这是他们村里的能工巧匠的杰作。他们村里几乎家家人家都会做灯,每当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制作精美的彩灯。
夜深了,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好象在和地上的彩灯比美,我们依然沉浸在元宵佳节无比的喜悦中……
快乐的元宵节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大家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元宵节的来历,我们过的元宵节虽然没有按照元宵节的习俗来过,却也过得别有一番风味。
白天,就要完成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吃汤圆,刚坐到位置上,就闻到了芝麻元宵飘来的阵阵香味,“好香呀”我忍不住说道。刚夹起来一个,它就掉了下去,我又夹起来一个,它又掉进了碗里好像在和我躲猫猫,就是不让我捉到,我有点不耐烦了,妈妈就过来帮忙,我们左手筷子右手勺子齐心协力终于夹起来了,小学作文,轻轻咬一口,浓郁的黑芝麻从汤圆中流出来好像脱下了沉重的外衣,轻装上阵,结果一口就被我吃了,我心想:哼,还敢和我躲猫猫,看你往哪跑!
快乐的时间往往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我期盼已久的晚上,晚饭过后我们就下楼放炮,刚一下楼,我就懵了,“妈呀!爸爸居然买了一个这么大的炮。”我看到了一个跟我一般高的花炮,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炮,所以我跟他起了一个汉堡包的名字“巨无霸”,接着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向左转,一群人拿着手机等着拍照,向右转,也有一群人,这时我就听见姐姐开玩笑地说:“哈哈,我们火了。”接下来我就看到烟花、喷花等等,慢慢的燃起来,可漂亮了,可是“巨无霸”仍屹立在街边,一动不动,这时,我就听见有人说:“怎么还不放那个大炮呀!”我小声嘀咕着,“大炮当然得最后放,压轴呗!”终于,我期待已久的巨无霸被点燃了,先是喷花,不一会儿在喷花上又加进去了鞭炮,最后是礼花弹,想不到这一个花,顶了礼花弹、鞭炮、喷花三种炮。炮放完了,我们还是意犹未尽,没有一点睡意,于是我们又组织去唱歌,到了歌厅,已经很晚了,可现场的气氛仍然很嗨,刚好下面正在组织活动,抽一个关键词唱出一首有它的歌。我接上了歌还获得这奖品呢!
今天真是太快乐了,可以把所有烦恼都跑到九霄云外去,这次真是让我最难忘的一个元宵节,也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个元宵节。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喷喷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汤圆,有黑芝麻馅的、豆沙馅的、果仁馅的,令我眼花缭乱,我随便夹起了一个,一嚼,啊!满口的豆沙香飘了出来,发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夹起一个又一个,吃得我满嘴飘香。
晚饭后,我们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广场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维持秩序,公路上连汽车都没有,人们把公路当成了人行道,人群缓缓的流向南湖广场。当我们走近广场,哇!那里已经是人头攒动,看样子我们只能挤进去了。八点钟一到,开始放焰火了,一颗颗礼花腾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开,有的像有节奏飞舞的流星,有的如闪闪发光的金环,有的像绽放着菊花,有的还像满天的繁星……刹那间,又一声巨响,一个礼花在天空中爆开,发出耀眼的彩光,在场的人们随着礼花的绽放而轰动,夜空被装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斓,广场上沸腾了……
今年的元宵节真的让人难忘!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