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虫记》有感
坐在沙发上,喝着茶,心情略微激动地开始阅读一本书——《昆虫记》。
这是一本被认为是创造了奇迹的书,为什么说它创造了奇迹呢?因为它记载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生育和死亡,而且它创造于十八至十九世纪之间,在那个时期,昆虫学家的“田野实验”是不被认可的,昆虫学家们只是将昆虫做成标本,睁大眼睛观察,却不考虑真正的昆虫的习性与本能,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法布尔就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昆虫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作者法布尔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但是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有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显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现在我全知道了。
《昆虫记》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临其境。是《昆虫记》,让我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相似点。《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艰苦劳作。《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大开眼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超越以往。《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苦乐留痕》读后感
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也要选择合适的、有意义的书来品读,要从书中读出乐趣、悟出道理、品出思想,方才算得上是读透了一本书。我讨厌囫囵吞枣地看书,因为那样就会将作者字字斟酌的好句子付诸东流;我更讨厌看华而不实的书,完全用华丽空洞的词藻堆砌,就好比用所有华丽无章的服饰去装扮女子,反倒让人心生厌恶。《苦乐留痕》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朴实,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股纯朴和自然,读来如话琐事、如唠家常。
首先,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与书的内容十分相符,奶黄色的糙皮书壳,只绘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而没有鲜艳的色彩与绝美的图片,却让人心生喜爱,这就是简单的魅力。至于内容,此书中主要记述的是林孙珍书记一生中亲身经历的事情、记忆中悄然消逝的物品和生命中陪伴走过的人。在对过去的事的回顾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成长的曲折艰辛;在对过去的物的描写中,我们见识到了许多从未领略过的东西;在对过去的人的追忆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亲人依依的深情。另外还附有一些议论文、小说和报告文学等题材的作品,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七、八十年代的人民生活和人物心理,读来也是甚有感触,这里选出一些来仅与大家一起交流和感悟。
当读到《脚踏车》、《灯》、《电话》、《消失的补丁》等文章的时候,不仅对过去的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解,更让我体会到了时代的发展与物质的不断充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对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完全体会不到《“浦城担,崇安担”》、《凭票年代》等中描绘的苦难生活,那段生活让人读来有些心酸。然而,苦难的日子并挡不住人们的快乐,虽然不能去改变少衣紧食的日子,但却能够自找乐子。小孩子玩斗鸡、斗蟋蟀、捉泥鳅、官兵抓强盗同样不亦乐乎,且富有自然童趣;大人们吃一顿饱饭吃一顿肉更是喜笑颜开。而现在呢?人们渐渐麻木,过年过节以及其他喜事都没有了太多感觉,似乎对一切都没有了那份激情,漠视了生命中太多值得拍掌的时刻,不懂得知足,不懂得让自己快乐。小孩亦然,每天以上网、玩游戏等为乐,早已失去了田园、山间的天然之乐。
说到快乐,我又想起了书中《快乐由己》这篇文章,作者一生经历了很多我们从不曾去触及的苦痛:经历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经历了自小担起家庭负担、做工挣钱的日子;经历了自学进入大学辗转于各类工作的日子....但他始终以积极的心态乐观去面对,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苦难还是幸福,他都坦然接受,都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这就正好诠释了快乐的真谛:知足常乐、欲大则空。那再想想我们自己吧,十七、八岁如花的年纪,还整天有人愁眉苦脸、怨声载道,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二呢?
“今非昔比”这个词也让我从这本书中更加体会透彻了。以前对于“今非昔比”我不知甚解,总以为现在人民物质条件好、生活质量高,怎么会不如过去呢?后来才慢慢发现,尽管物质上升了,人情却寡淡了,以前邻里邻间的温暖关怀逐渐被紧锁的防盗门所代替,这与该书中《缘何相邻不相识》产生了共鸣,想法堪称一致,道出了我们的生活。
与邻居间关系渐渐淡薄,那对自己的父母呢?现在90后大部分都被人说成是“富二代”、“啃老族”,没有能力养活自己、更没能力付房费车费,全靠父母一生积蓄,但对父母却并没有太多的感恩之心,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当今社会,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恩之心已随着人情关系一起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孩子与父母争吵相斗、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愈见频繁。当读到书中《母亲还在》和《难言的隐痛》的时候,体会到的是一份心痛,更是一份自省,我们亏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从不懂得去珍惜、感恩父母。其实父母把我们携带到这个世界上,让我们感受爱与被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恩泽,所以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他们好一些,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再追悔莫及。
人越老,就越会去回忆,再一次翻开以前生活的篇章,一切历历在目,就像磁带倒带重播。回想以前的快乐,会感到幸运,回想以前的苦难,会倍感幸运。林书记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讲述了社会发展、苦难生活、人情世故、父母恩情...旨在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包容与快乐,这样等我们老来回忆自己一生的时候,也是如品珍馐、如食海味了。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