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过,转眼间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原本十分浓重,充满喜庆充、代表东方文明特色的节日,在平淡中迎面走来,我们除了淡然的心态去接受外,并没有儿时那种热切的期盼,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除了非常亲的亲门在一起吃团圆饭外,大部分的人们过着淡如平日的关门闭户的年三十。也许人们生活过于富裕,平日里的吃喝都如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所以人们对于春节特备的大餐已觉乏味,所以,春节也就显得平淡而毫无特殊之处了。
记得儿时的我,缺衣少食,在那个生活清贫艰苦的年月,平日里想吃一次肉已成为一种很难实现的奢望,平日里想穿一件崭新的衣服也成为一种幻想,所以我们都期盼着大年的到来,期盼着那有酒有肉的春节和家族之间相互宴请轮流吃团圆饭的年三十,期盼着能脱去哥姐穿过的破烂衣服而换上新衣服的大年初一的到来。那时候,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我们心中却溢满幸福的感觉,充满亲情和热情的人情味。
那时候,人们吃罢团圆饭,大人们敲锣打鼓一家挨着一家去恭贺新年,走到哪一家,哪一家便拿出酒食招待。人们虽然早已酒足饭饱,但主人还是热情招待。人们唱歌花鼓,敲着锣鼓,那份发自内心的,对于新的一年的祝福和憧憬,使人们有了奔头,有了希望。
小孩们提着爷爷或父亲用竹子编织的灯笼,在村里玩耍。他们追逐嬉闹,他们相互比着谁的灯笼做得好,谁的衣服好看,谁家过年买的猪肉多。他们在地上捡没燃尽的爆竹,捂着耳朵,在寒风中放着。那时候,小孩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是愉快的,幸福的。
随着生活的提高,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年的味道也逐渐变淡……
每年三十要祭祖,给老先人烧纸钱,点蜡烛,寄托对他们的哀思和孝心,使自己的祖先能在年三十也过上有钱有蜡烛的喜庆富裕之年。
那时候,人们往往在黄昏时分出发,同族的子孙手拿香纸蜡烛去给祖先烧纸“送亮”。
每到大年三十 的黄昏,当群山暮霭渐起,暮色冥冥的时候,便响起了祭祖鞭炮声。那一簇簇燃烧的火苗,那一阵阵青烟从山地之间的墓地飘起。等夜色降临的时候,点点烛火讲墓地点缀成如繁星点点的天空,使人看了心中升起一丝丝怀念和激动的感觉,不觉使人对眼前的父母和祖父母产生无限依恋和挚爱之情。
可是现在呢?
大年三十祭祖,烧纸钱点香烛好像成为人们的一个任务。他们为了按成任务后去打麻将,去玩耍,便早早地开车去给老先人烧纸了,有时候甚至在早上就已经讲纸钱烧完,将蜡烛点好了。
我有时候在想,给祖先点蜡烛是为了给他们大年三十点亮照明用的,但早上或中午点蜡烛似乎失去了这种意义了。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