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三>文章详情

中小学班级管理:“语言暴力”是伤害学生的软刀子

作者:金文慧 2016-12-04

A生曾经是某校高一年级学生,今年开学报名时,不论父母怎样劝说,就是不想上学。理由是上学期期中考试的分数太低,老师经常说她是“笨蛋”、“蠢猪”,等等。她说:“做什么都行,就是不想看老师的脸。” 目前,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语言暴力”行为的教师不在少数。北京青少年援助与研究中心随机对该市近30所中小学的3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年龄越小,“受害越烈。”16%的小学生,5%的初中生,2%的高中生表示经常受到老师的“语言暴力”。 形成教师“语言暴力”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和家庭对教师期望越来越高,教师心理压力太大,情绪易于急躁,往往由于恨钢成了铁而被激怒。“蠢猪”、“你看看,才考了多少分,趁早回去算了”等语言随之而出;二是学校在管理方面只管不教,学生的一切过失都推在班主任和老师身上,实行一票否决制,班主任和老师只得把气撒在学生身上,导致个别老师在工作中缺乏耐心和爱心,工作简单粗暴;三是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分数高已经成了“优秀生”的代名词,又是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的唯一参照系,分数低的学生成了老师的“眼中钉”,只要这些学生稍有过失,“才考那么一点分数,要是我,早就拔一根头发吊死了”等恶语就脱口而出。 教师“语言暴力”是一把伤害学生心灵的软刀子。在许多时候,老师发过火,出了气就忘了。但它却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医治的创伤,他们轻则厌学,重则出现心理障碍,甚或轻生自杀。因此,消除教师“语言暴力”对于创造和谐校园生活,使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语言暴力”这把伤害学生心灵的软刀子在校园里消失呢?我认为,一、全社会要提高认识,明确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二、学校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要首先为教师松绑。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都应受到尊重。四、教师在遇到犯错误的学生时,要冷静处理,多听听学生的申述,走进学生的心灵,避免急噪。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