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的最后一天是参观云峰八寨。在来贵阳的第一天,导游在介绍贵阳的风土人情时就留了个小小的埋伏,她神秘的说,在贵阳的深山里,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以外的另外一个民族,大家知道是什么民族吗?我们自然不知道,我猜测着一定是个极特殊的少数民族了。直到今天早上上车,导游才揭开谜底,原来在今天要去的云峰八寨里生活着六百年前明朝屯兵的后代,他们被称为“老汉族”。
据导游介绍,六百年前明帝国遍布全国的军屯哨所,早已湮灭无迹,而在贵州留下的屯堡人和他们的屯堡文化,还顽强地保留着祖先留下的生活传统、服饰习惯、饮食口味甚至语音腔调。他们建筑可居住、可防守的石头城堡,几百年来恪守古风古俗:妇女身着明朝服饰,通常是宽衣大袖,大衣袍长及膝下,腰间以两端垂于膝弯部的织锦丝带系扎,而且织锦带完全是手工做的。据说,战时每个已婚女人的腰带都是她们的丈夫利用空闲的点滴时间悉心编织的,细细密密,难以想象,中国古代的军人对女人会有这样细致的爱这样温柔的情,他们把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对妻子的爱恋都倾心编织进这条窄窄的腰带中。这种特制的腰带很结实,可以伴随女人一生一世。当男人出征的时候,这条腰带便寄托了深深的思恋。妇女婚否的区别在于未婚少女梳长独辫;已婚者除了把头发挽起来后还需剃额修眉,头缠黑帕,如果妇人的丈夫去世,头上的黑帕就换成白帕,据说,由于当年战事多,许多家都是媳妇、婆婆都缠白帕,听起来真让人感觉伤心和悲壮。还有呢,这几天在贵阳,已经习惯了称呼小姑娘为“钉子”,导游告诉,在这里对女人统称为娘娘(发平声)女孩称小娘娘,结婚了称大娘娘,老了称老娘娘。所以,还没有到目的地,我就对屯堡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想望。果然,在快进寨子的路上,可见三三两两的着蓝色宽衣大袖、腰缠织锦带的老汉族妇女。原来在其他地方只能在戏台上看到这在种穿着打扮,在屯堡却是日常生活便装。
云峰八寨指的是本寨、云山屯、雷屯、小山寨、章庄、竹林寨、吴屯和洞口寨,我们参观的是本寨,是云峰八寨中最远的一个。过去,它曾经是明朝征南时期一个武将的大本营;漫步村中,心无旁骛地游走于一个石头的世界。石屋,石墙,石柱,石窗,石凳,石巷,它古朴典雅,依山傍水,是一处具有典型农耕生活情趣的小村寨。在本寨中,各家各户是自成体系的封闭式“合院”建筑,即碉楼,碉楼是他们用于保护家产的防御设施,楼高近20米,四面开有枪眼,抵御外敌侵袭。家与家有高墙相连,户与户有暗门相通, 形成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易于自守的格局。我们来到一家杨姓的大户人家参观,老主人十分热情,招呼我们进屋,几个儿女都不住在家里,二老在碉楼前的屋里开了一家杂货铺,守着百年碉楼,打发着寻常日子。
六百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在屯堡,最能体现军人尚武精神的或许只有地戏了,(俗称跳神)。它源于明代,最早跳的是军人,他们用这种仪式作为出征的祭奠,以振奋军威,恐吓敌人。此次在屯堡,有幸看到了屯堡人头戴精美的“脸谱”,腰围鲜艳的彩裙,身背战旗,用歌舞表演远古的战争场面。
游走在寨子里,有着别样的新鲜。同是一个民族,在600年后,文化会发生这样的差异,虽然深入其间,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同一文化渊源的种种熟悉和亲切。
在那里,我们还品尝了老汉人风味餐。
六百年的屯堡,六百年的故事,六百年的沧桑,浅浅一游,实在不是几笔能写出来的,记录下来的只是自己的一点记忆和感受。同来的一个姐姐也是颇多感慨,即兴做了诗呢,可惜我没记下来。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