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楼区文化艺术中心,有一个“城市书房”,我经常到那里去读书。那天下午,我和妈妈一起来到这里,一本《拉贝日记》吸引了我。封面上的一句话引人注目“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我突然想起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的上空都会响起凄厉的警报声。那一年,在南京究竟发生了什么?拉贝,又是谁呢?
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已陈旧的书页,穿越层层的历史烟雾,逐渐走进1937年,走近那个时代。拉贝全名叫约翰·拉贝,他是一名德国人,后来到中国工作。在战争期间,约翰·拉贝不但出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为了救助中国难民,他还在当时极其艰难危险的环境中日夜奔波,奋不顾身的阻止日军的暴行。他冒着生命危险写成了《拉贝日记》,这本书一直躺在他的儿子住的阁楼里,直到六十年后的1997年才公布于世。这本书被公认为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史料,它是对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所犯罪行的有力证词。读着读着,我的心象被人揪紧了一样,书上写道:1937年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妈妈,这本书上写到了1937年的中山北路,我们现在在看书的南京市鼓楼区文化艺术中心不就在中山北路上吗?”
“应该是吧,那个时候,南京城被日军占领了,被无辜杀害的百姓有300000之多。”
我无法想象,1937年的那一天,这一条路是怎样的情景。我赶紧合上书都不敢继续往下看,心情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走出“城市书房”,我的心情一直很沉重,虽然温暖的阳光照着我,我的手还是感觉冰凉。中山北路旁,法国梧桐高大又葱郁,路上车水马龙。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不禁想问,经历了几十年城市的变迁还有多少人仍记得当年的那些悲哀的往事呢?你们在今天富足的日子里会不会渐渐的把这一段历史遗忘?
回到家,我查阅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相关信息,一幅幅照片,一篇篇文章让我的心时而难过,时而激愤。一位叫夏淑琴的奶奶,在那时失去了7位亲人,只有8岁的她还被日本兵戳了三刀。夏奶奶说:“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是当时的情景仍然忘不了。我的经历告诉大家,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任何人都抹杀不了。我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这个历史,不要忘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给我们带来多少痛苦,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为什么在1937年,我们中国的军队没有能力保卫好自己的家园呢?为什么日本的军人那么的残忍没有人性?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有那么多爱国的人士,有愿意以身殉国的战士,但为什么还会受到日本人的欺辱?日军的行为使南京在短暂的时间内从繁华的城市变为血腥的战场。这段历史不应该被人们淡忘,南京大屠杀应该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铭记历史,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让历史永远警醒着中国人,永不再犯下这样的错误,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中国梦,就是我的梦。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我出生和生长在美丽的南京,我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在《拉贝日记》里我看到那么多熟悉的地名,但是在遥远的1937年,每一条熟悉的街道上都是抢夺和杀戮的血腥场面。拉贝尽他所能,保护了那么多中国人,他的名字永远留在了中国人的心中。在这场长达数月的战争里,有多少革命先烈牺牲,以身殉国。他们值得敬佩,值得怀念,他们是多么伟大,朱赤将军、萧山令将军、易安华将军,程智将军......虽然南京最后沦陷,但这些斗士们的英勇壮举,抗战精神,将永远留在这里。
再过很多年,“城市书房”里一定还有那本《拉贝日记》,让人们一直不忘南京的过去。但是我想一定会有更多美丽又精彩的书籍,书写着崭新的南京,不屈!美丽!充满生机!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