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二>文章详情

两袖清风树师德

作者:我很正经 2019-10-16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想必大家对韩愈的《师说》很熟悉了。他的这句话已经清楚的为一位老师的身份与工作下了定义。但是,我们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作用上,我们还得深入地了解这份职业的精髓——师德。那么,何为师德?又如何树立“师德”?

在现代,我们随便动动手指就能在百度上搜索到“师德”的含义,“师德”指的便是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从得行为规范。但是,在师德养成这方面却远远不是动动手指跺跺脚便能出来的。在此我想提出一个观点:师德的养成与教师自身的心灵生态有关。在《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让我们从北大法学教授强世功老师的解读去理解这句话,他把人分为两种:有一人种是由社会与工作所需去决定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另外一种人则是注重对自我人格的养成。同等的,师德的养成与自我人格的养成息息相关。现在,让我们闭上自己的双眼,现在的我们都是要敲开“教师”这个职业大门的人,我们手中攥着一颗种子,而这颗种子代表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我们要用我们的所读所写,所思所想,所期所盼去浇灌它。那么,你的种子会长生成什么样子?有的人心怀国家,他的心灵生态便是高耸的山群;有的人心怀民族,他的心灵生态便是容纳百川的大海;有的人心怀人类,他的心灵生态便是茫茫的苍空……让我们睁开双眼,细细回想,我们的心灵生态是蓝天白云还是寸草不生?自我人格的养成可以开阔我们自己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素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去理解这个大千世界,也能更好的去领悟“何为师德”。“师德”不是靠外力钉缝上去的外物,它是由我们自我人格滋养的,从骨子里生长出来的道德。

“师德”不仅仅是老师的自我人格的养成,还是一个人格对另一个人格塑造的基石。这段时间里,我们都知道乱象频出的香港,港独的癫狂早已弥漫到了它的教育界。其中,还有不少老师公开表示反中国,求香港独立的政治言论甚至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罢课反中甚至挥舞英美国家国旗。这些老师在教育上超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肆意发泄自己的私愤,阐述不当的政治观念,甚至将学生引入歧途。他们失去了“师德”,颠倒是非误人子弟,不配为人师。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注定是学生人生底色上厚重沉甸的一笔。具有师德的教师,是学生浮沉在波涛浪涌的世间里为他们压住人生的锚,是让他们聆听“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这样的八字心经的精神指引,是点燃他们心中少年担当的助燃物。“师德”是一个人格对另一个人格塑造的基石,因为它的存在,让学生在狂涌的时代泡沫退潮后依旧存在着坚硬且恒久的人格——君子人格。

一名名以两袖清风树立师德的教师是支撑起现在中国教育界的一根根顶梁柱。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有那么一个人,他在中华满目疮痍的时候,直指其病根在教育。他大力推行平民教育的普及,他坚信“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句话,他带领学生耕作并且修理校舍,他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便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真正的教师以他的“师德”在育人,以他的人格去锻造另一些真善美的人格。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感受得到他那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师德。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正是有如先生这般两袖清风以良好人格树立师德的教师,才有了如今如此有质量和厚度的教育界,才有了在历史风尘肆掠下仍然屹立不倒的盛大中国!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