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生”转化之三招两式
当过小学教师的人都知道,每个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让人很操心的“特殊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这些“特殊生”一般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看上去问题都不是很大(与初中所谓的“差生”有很大的区别),但他们的存在会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当了许多年的班主任,我碰到了各种各样的“特殊生”,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散漫型”,他们一般来说年龄都比较大,情绪易波动,好惹事生非,自制力极差,可能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够尊敬老师,是校纪校规直接专政的对象; 二是“跳蚤型”,他们的特点是好动、贪玩,常常令人怀疑是否患有小儿多动症,学习静不下心,懒惰,经常会犯点小错; 三是“怪僻型”,这类学生通常是由于家庭缺陷而引起的,其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一方亡故),有的是留守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寄居在亲戚或爷爷奶奶家),特点是性格怪僻,缺乏自信,难于沟通。 四是“含羞型”,这部分学生学习上较好,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但性格内向、腼腆,不善于交际和表达,是其成长中的一大不足。 这些“特殊生”,虽然形成原因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成为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 出于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目的,教师通常会努力去转化这些“特殊生”,但由于时间、精力以及方法、措施的关系,有时可能达不到明显的效果。本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转化“特殊生”的可行办法,即如下“三招两式”。 第一招:吸引(即拉过来)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有句名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培养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把学生拉过来,让他亲近老师,融入集体,即成功了三分之一。 第一招第一式:魅力。依靠教师的气质魅力、语言魅力、行为魅力吸引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与教师亲近的意愿,激发学生进取之心。这一式的关键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对“特殊生”不但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和轻视,而且要加倍的给予关怀和爱护。 第一招第二式:感动。孙子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又有人说,“最大的触动莫过于心灵的颤动。”教师可以通过激情的演说,或者是真诚的对白,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让学生看到前路的光明。这一式的关键是教师要彻底摸清学生的脾气,谈话时千万不要罗嗦,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当然,一定要让学生感动得或者愧疚得涕泪盈眶。 第二招:共舞(即扶着走)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