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推荐信要适当展现自己的缺点。yuwenm小编整理了高二,欢迎欣赏与借鉴。
来,高中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培养出来的不仅仅是拥有大量知识储备的“材”,更应该培养出的是能充分灵活运用自己知识储备的“人才”。我高中的标不仅仅是考入像贵校这样的名牌大学,以后衣食无忧。我的高中目标是成为一名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技能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我想让自己投入到火一样的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去。我不想变成一个空有满腹经纶,却没有什么作为、碌碌一生的人高。
我对文学的爱好,让我的眼界更宽广,让我的思维更加广阔。我在省、市报刊发表过十多篇作文,在莲圆原创文学网站有我好多文章。我想一棵大树,不管有多么大,它的根总是深深扎在大地里的。文学的根就深植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我喜欢〈西游记〉,尤爱〈三国演义〉,酷爱〈红楼梦〉。我爱〈三国演义〉就爱它的简爽干练,我喜欢〈红楼梦〉就爱它的温柔可人。我读到诸葛亮陨落五仗原,总有无限哀叹。我每次读到林黛玉临终前的那一幕,那竭尽全力的一句“宝玉,你-------”都忍不住替她接一句“宝玉,你好狠心。”然后心痛不已。我想,〈三国演义〉教会我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而〈红楼梦〉教会我用理想的眼光去解决问题。我用传统名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统一的桥梁。
令我颇为自豪的还有奥赛上的成绩。怎么说呢,成绩不是最好,但足以令我引以为荣。高一的时候,我就参加了化学竞赛,获得了市三等奖。当时我只是初试牛刀,小试身手。高二,开了生物课,对生物的兴趣使我毫不迟疑的参加竞赛班的学习,全心全意投入到“生物”的广阔海洋中去,其实,那时离市赛只有十多天,距省赛仅有半个月可以准备。我如饥似渴的仅用不到十天时间就把一本六百页厚的〈生物奥赛教程〉啃完,同时又做了几十张的习题。工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市市赛第二的身份进入省赛。为迎接省赛,我自学了大学生物课程,做了近五年的奥赛试题,每天忙到深夜,一大早又急急赶到学校图书馆。那个时候学校正开夏季运动会,运动员在赛场挥汗如雨,我在闷热的房间汗流浃背高中生自我推荐信作文。
我准备的很充足,踌躇满志,势在必得,我甚至夸下海口:“争省一,保省二”,现在看来,那时的我就像一把弓,无论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张的过满,连日的疲惫像洪水一样漫过了警戒线。在乘车去信阳市的五个多小时的长途汽车时,晕车了,呕吐,头晕,恶心。结果,我没有把梦想带入现实,我以二分的差距与省二等奖无缘。我只得了省三等奖。当时我非常难过,为自己的付出而伤心,妈妈解劝我说:“这个努力的过程是一笔不小的人生财富
”现在看来,即使是省三等奖,在自主招生中不是也有很大的作用么?不是也帮助我向心仪的大学更靠近一步么?我觉得奥赛是我很难忘的一次经历,它让我知道了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我现在只是团员,正积极要求入党,因为我相信唯物主义。我非常佩服伟人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对我而言,贵校就是我心中的长城,我想,只有进入贵校,才能“英雄有用武之地”吧。期待您的认可!
很不靠谱)少了些个性和与众不同,如果这不是我在为自己找借口的话,我想我已经开始努力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了,尽管成效看上去还不那么显著。但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会打开自己的想像力,成为一个有真正创新能力的人,毕竟现在和过去的自己已经有一点儿不同了!
直到现在为止,使我感到最庆幸的事就是我依然保持着正确的价值观——并没有把圆滑世故当成熟。始终坚信有很多美好的品德,诸如正直,善良,诚实......还是值得我们去坚持的(如果不是再“犯傻”的话)
高中的生活基本都是在家中和学校力度过的,和很多怀有大学梦的孩子一样每天都是在书本中度过的,高中毕业后通过各种媒体大量的谈论年轻人自主创业的节目,由于“中毒”太深,于是便也有了自主创业的念头,随后在大学期间便开始尝试着卖书和队服,当然都是盗版的,这是我这二十多年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污点之一。但事与愿违的是“老板”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好当,或许是自己因为自己不是做生意的这块料!结果是不出意料的都宣告失败了!一切看上去,想挣大钱还得再等上那么几年的时间!在这一几乎悲剧性的结局中使我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
最近一些年使我感到困惑与不解的是,每当有人做自我介绍时总会说本人性格开朗活泼,貌似只有性格外向才能做好工作,和这些开朗的人不同,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好在我还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发现很多性格内向的人都很细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如果这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话!
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我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证明了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且肯吃苦,因为我始终坚信一句话,“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苦,吃半辈子苦”我相信黎明公司从来就不缺优秀的人才,但我想你们不会拒绝更优秀的人才,尽管他看上去显得有些自恋!所以给我个机会吧——一个可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此致
敬礼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