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有不好的情况出现。yuwenmi小编整理了摩拜单车议论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摩拜方面似乎并不能认可李泽堃的担忧。与ofo一样,对即将到来的这个冬天,摩拜也没有表现出过多担心。
摩拜单车北京总经理邢林博士自信地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摩拜单车靠产品就足以应付冬天里出现的任何恶劣天气。“摩拜是1月份注册的,但直到12月份车辆才问世。近一年时间的研究,就是为了让摩拜单车扛得住未知的考验”。
邢林介绍称,摩拜单车的电池不是为了驱动,只是为了智能锁和GPS,因此并不太受低温天气的影响。“冬天里的摩拜单车其实和秋天夏天里的摩拜单车,闲置续航时间是一样的”。
就在两周前,摩拜单车刚刚在中国最北端漠河北极村完成的一项测试。零下28—50℃的环境里,摩拜单车智能锁、GPS定位、轴传动、各部件一切正常。另一个能佐证摩拜单车硬件实力的案例是,此前曾被扔进黄浦江的3辆摩拜单车,在被打捞上来后,仍能通过手机应用正常解锁使用。
事实上,这同样不是摩拜经历的第一个冬天。“2015年12月,摩拜单车在上海试运营,已经经历了一个冬天。”邢林表示,即使北京已经进入冬天,但由于摩拜新用户数在持续增长,原有用户保持活跃,整体订单数依然呈加速度往上增长的趋势。“10月31日,北京大幅度降温的那一天,订单相比起10月10日,依然是增长的状态”。
邢林并没有具体透露摩拜的用户数、订单数增长情况。在采访过程,“依然是增长”,“订单数是很好的”是多次提及的描述语,但是否出现增长放缓的情况,由于没有可对比的公开数据,只能依据常识判断,摩拜应该和ofo一样,会在特殊的低温恶劣天气里,订单增速减缓。北京刚刚进入11月,寒冬到来,困难只会越来越多。
即便拥有信心,但李泽堃和邢林都承认,冬天肯定对共享单车产生影响,他们都在时刻观察这一现象,制定相应的对策。
依托着校园业务,但ofo不愿意死守校园业务,在未来竞争主战场——城市业务,ofo在战略上做了一些部署应对冬天。具体来讲,11月下旬,ofo城市业务将会进入新的两座城市,广州和深圳。
李泽堃表示,ofo已经覆盖了全国21座城市的300多所高校,理论上来说,ofo进入城市业务非常简单,打开这21座城市的校园门,将车配送到城市街道上去即可。但考虑到扩张节奏,以及即将来临的冬天,ofo选择了受冬天影响更弱的两座南方城市——广州、深圳作为新的扩张点。
另一方面,ofo并不愿意就任由北京这座城市自由发展。它想出的一个对策是在开放的城市环境里,重构相对封闭的校园场景。
李泽堃认为,校园业务的最大特点是,其他交通方式不如自行车好使,城市里其实也有出现许多这样的场景——一公里左右的非常短途,公交线路不覆盖,时间紧,可能上班迟到或爽约,等出租车也依然来不及等等。
“在这些场景下,自行车的不可替代性就会变得很强,可能就会有用户愿意去骑单车。他的`确会冷,但如果不冷他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李泽堃表示,ofo将会重点去挖掘并覆盖这些城市里的场景。
但即便如此,李泽堃也认为,这件事有一个基本的准则,即不违背人性。“冬天冷,骑车的人减少,这是常识,也是没办法的,如果强制地将用户推向ofo的车,是违反人性的”。
在李泽堃的语境里,强制把用户推向ofo或许指的是,在冬天这样不适合骑车的时节,使用一些运营推广手段去吸引用户。
他表示,作为一个服务提供者,ofo最多能做的就是发现用户的需求,并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在用户需要用车的场景下,提供车辆,不断运营、维护和平衡供需。当用户不在乎低温的情况下,想要骑车的时候,我们有车提供给他,这就完成了使命和任务”。
在这一点上,邢林和李泽堃观点保持一致。邢林始终坚持认为,摩拜做好产品,就够了。“剩下的,不会鼓励用户在冬天骑车,也不用担心冬天就一个用户也不骑车了”。
>这几天,大家都在议论共享单车。这种新事物进驻到越来越多的城市里,它在给大众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令人皱眉的事情:一些人把共享单车拿回家,有的改装、破坏二维码,有的甚至用一把私锁把“共享车”变成“私家车”。于是在网络上,又有人高举道德旗帜,大谈特谈“国人素质”。
其实,一个社会的道德素养是分层的。社会人的道德素养的进化也不是同速共进的,而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一两朵奇葩并不是什么大事。好和坏永远是对立统一的存在关系,其矛盾关系我们永远无法消除,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以,要求一个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律、有底线、有耻感是一种理想状态,可那只能是一种呼吁和期待。举一个例子,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德国人给我严谨的印象。可是真到了德国,会发现这个国家也会有小偷和懒汉。因此,我觉得不必拔高和放大共享单车涉及的道德问题。我们可以对其谴责,但是与此同时也要明白,定向围观一般都会产生审丑疲劳,不必将这种疲劳上升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度。
说到底,如何完善共享单车的管理是一个公共议题。我以为,对公共议题的讨论是必须理清次序关系。公共议题首先要议论的应该是普众性或共性的问题,即涉及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问题。现在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路的问题。这条路既关系健康也关系安全。而今,共享单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没有专道,这样汽车尾气难免会影响骑行者的健康,久而久之就会影响骑行积极性,并且还会产生行车安全的次生问题。所以,道路规划如何满足需求是一道公共服务考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单车之所以盛行,其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刚性追求。所以,它的供需关系的关节点不在其供应了便捷,而在其生产了健康。未来有多少人会参与这个新事物,如何设计未来城市的道路,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复杂的调查研究和精准的研判。二是,它存在的乱停乱放等行为影响公共场所秩序。乱停乱放会导致安全隐患和其他公共利益的侵害问题,而它们与公众普遍相关。
至于,它涉及的一些道德问题原本就没有普众属性。可以既通过法律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经济方式解决,更可以通过舆论谴责解决。甚至就事论事地讲,共享单车涉及道德层面的公共议题属性可能没有其商业属性大。毕竟,这是一种资本投资行为。资本是需要追逐利润的,它们会自发通过制度设计来规避惩处相关行为。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