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电影讲述民国时期,封建大家庭下大院里被禁锢的女人的命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感怎么写,看看下面的范文吧。
一:张艺谋在电影圈由最初的摄像到演员再到导演,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着,最终跨越成为国际导演。他的作品也飘扬过海,传到海外,让国际了解到了优秀的中国电影,这也奠定了他不可撼动的国师地位。在张艺谋最初的创作中,他更多的可能只是纯粹的为了艺术和爱好。当真正打出名声后,有很多投资商找他,给他投资,沾染了太多的商业气息,反而让人不能好好做艺术了。尽日沉浸在名利的怪圈里,难保不沾染一些金钱气。电影虽归是艺术,但毕竟也是要靠它吃饭的,所以张艺谋2000以后的电影主要向商业化靠拢。在如今商业化的社会,这样的选择无可非议。但是他后期的电影投资多了,画面感丰富了,明星多了,故事感反倒弱了。代表作有《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给人以虚有其表之感。看了这些大片,反倒感觉张艺谋早期作品的弥足珍贵。作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作品,总得见点真功夫。从此带着强烈自我风格的张氏电影拔地而起,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国际上也开始打响名头。处女作《红高粱》就获得中国第一个国际大奖金熊奖,之后也一直佳作不断。新世纪之后,张艺谋朝着商业大片的方向发展。但总体来说,张艺谋创作的黄金时期已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早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讲述民国时期,封建大家庭下大院里被禁锢的女人的命运。主题上屡见不鲜,和现在的电视荧屏的后宫戏基本上异曲同工,基本上都是反映女人在深宫后院里用尽心机相互迫害和封建制度下对人性的抑制与扼杀。但是这部电影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以至于这种深宫大院里女人内斗的戏码有点烂大街的情况下,我们仍会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还觉得很有韵味。
张艺谋的大部分作品主要以女性角色为主。一般是以神性的女性形象与软弱的男性形象形成对比,着重反应女性形象的性格色彩。这部作品也不例外。
此部电影中主要的男性角色陈老爷始终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给陈老爷的多是远景,即使是近景也做模糊处理。但只听声音也足见这位陈老爷作为封建式大家长的冷酷。第二位男性角色便是陈老爷的大公子飞蒲。其实,他总共也只出现过两次。但是他似乎代表着冷酷大院里的的一丝温情。颂莲在他身上产生对于爱情的`向往,或者说这种模糊的感觉只是一丝悸动。相同的感情也出现在飞蒲身上。但是,飞蒲代表的是懦弱的男性形象。他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向封建统治者对抗。最后,颂莲所幻想的最后一丝温情也幻灭了。这是张艺谋镜头下男性形象的一类典型代表。
相反,女性角色就丰富的多。四姨太颂莲,接受过教育的女学生,刚开始对这种大院文化与生存法则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但当她知道她生存环境的残酷之后,也开始了慢慢泥足深陷,与这些女人一样开始了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最后掉入深渊,不可自拔,成为大院女人中的陪葬品。二姨太卓云,面热心冷,豆腐嘴,刀子心。她是导致颂莲对大院失望并最终蜕变的罪魁祸首之一。三姨太梅珊是一个京剧名伶,她的性格就像是她穿大红戏服一样,最具个性特征与反叛色彩。当然,这样的性格也是最不容于统治者的,所以也是她最先香消玉陨的。当然还有一个角色令人难忘。那便是丫鬟雁儿,不那么可爱甚至有点讨厌的角色。一个丫鬟天天的做着太太梦。但当她跪在大雪纷飞的雪地里时所表现出的倔强与执着,和这个院子里或软弱或冷酷的男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却不幸充当了太太们明争暗斗的炮灰,不禁对她产生一丝同情。
这部电影在构图方面也极其讲究。毕竟,张艺谋作为摄影出身,再加上御用摄像顾长卫,画面效果的精彩是可以保证的。影片在乔家大院完成拍摄,为了配合北方建筑的对称之美,画面上也主要是左右对称。和此片主题遥相呼应的还有整部影片主要采用灰色调,以产生一种压抑之感。当三姨太的大红戏服出场,干净的主灰色调中出现一抹红,同时与巩俐的白旗袍相间,灰、白、红三色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侧面也暗示了梅珊张扬的性格必将导致其陨落。
在表达意境方面,影片以夏开场,经过秋,冬的季节更替,直接进入第二年夏,年复一年。在这个陈家大院里,唯独没有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生机勃勃的。但在这里是人吃人的,所有人虽然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般。就像颂莲说的:这里的人像猫,像狗,像耗子,就是不像人。
经历早期电影的艺术到商业再回归艺术,于是,张艺谋重新唤回御用演员巩俐,带来新作《归来》。《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并于5月16号上映。此部作品也成为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展映单元展映片。这也是张艺谋艺术片的回归之作,不知期待值如此之高的《归来》能否回归到张氏电影早期的震撼?
二:1.点灯,锤脚,点菜,这三个权力就是在高墙大院里的话语权。
同时,锤脚的性暗示特别明显。
在这个高墙大院里,女性获得权力的方式就是提供让老爷满意的性服务。
2.老爷一个正脸特写都没有,连中景都不给。姨太太们的脸被无数次仔细地审视。
男性是凝视的主体。
女性是凝视的对象。
3.“你看见什么了?你什么也没看见!你疯了”
“疯”是被建构的,只要不符合秩序的,就是疯的。
片子反反复复提到“按老规矩办”“这不合规矩啊”,“规矩”在这个家里就是自成体系的理性本身。
“规矩”是巩固老爷男性权威的一种方式。
一切妄图质疑/指责/逾越“规矩”的行为,都可以是“疯”的。
最高的权力可能是“规定什么是疯什么是正常”的权力吧。
福柯《疯癫与文明》。
4.挑三姨太唱戏的片段都很意思。
串场的时候放的是《红娘》《女起解》《桃花村》,唱的都是不贞洁,是追求自由的情爱。
《御碑亭》不一样,出现了两次,讲的是已婚女子守贞的。
第一次是打牌的时候颂莲发现三姨太和牌搭子高医生有染。背景音放的是三姨太唱的导板转散板那一段。
所以在打牌的时候那段
“一见休书如刀绞,只为归家那一宵。
行至中途风雨暴,碑亭避雨起祸苗。
那边又来一年少,两厢无言坐一宵。”
《御碑亭》唱得是清白,但是三姨太本身是不清白。
所以,后面有一句“清清白白我的贞洁保”没唱。
最后是三姨太因为通奸事发被处死之后颂莲在她房间放后面的流水板。
“自幼父母娇生养,盈盈十五嫁王昌。
既读诗书你不思量,奴岂是柳絮就随风扬。
风雨不测人难量,暗室何必日月光。
阴谋毒计良心丧,休书好比杀人场。
手摸胸膛想一想,无义的王魁比你强。”
后面三联反复唱了好几次,其实是颂莲和三姨太生命中关于情爱幻想的共鸣和控诉。
5.在避孕手段不发达的时代,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限制其性交对象的唯一性的方式来确立的。
就是传说中的“守贞”。
《御碑亭》唱的是守贞还被冤枉的女子的委屈。就算是守贞了,丈夫想怀疑妻子也就怀疑,休了就休了,认错和好就是了。
这个思路的背面,如果不守贞的话,是不值得同情的,是可以随便休弃甚至处死的。
在1中提到的权力的获得是提供良好的性服务,其实这还不完全。
点灯锤脚点菜的权力不是提供良好的性服务就可以得到的,而是提供性服务和绝对的服从。
老爷语,“我最讨厌女人给我脸色看”。
论语说“色难”,有一解说的是对父母孝顺的最难的是始终和颜悦色。但是这些宅子中的女人被要求提供这样的服务。
不能摆脸色的意味着绝对的服从。
所以在这个宅子里除了老爷,和未来的老爷——大少爷飞蒲,这些姨太太们,无论是“宅斗”中的赢家还是输家,都是物件儿罢了,不能算得上是个人。
6.去过类似的山西王家大院,没去著名的乔家大院,据说都差不多。还说自己是太原王氏的后裔,高墙感觉就是森严法度啊。现在可以在“森严法度”上面哒哒哒哒地跑来跑去真好~ =v=
吐槽:但是我照的照片和这片子里拍出来的真是差远了………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