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二年级>文章详情

中秋节

作者:欧阳旸 2023-04-11

中秋节是我们合家欢乐的日子,是我们思念亲人的日子,更是我们不可磨灭的日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二年级作文,欢迎各位的阅读与参考。

  中秋节二年级作文1中秋节,是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日子,也是属于亲人团聚的节日。

在古代,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苏轼一家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赏月,大家其乐融融。可是,苏轼却独自一人在窗子边,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苏辙和苏轼手足情深,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睡觉,长大后却各奔东西,他们已有数十年未见面了。苏轼心想,为什么这月亮,偏偏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呢?回过来一想:也是,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苏轼低头,不禁吟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的情况,和他差不多,不过,不是一个人思念,而是有更多的人思念。每逢中秋节,在外婆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念一个人,那就是我的舅舅。他年年都是每逢春节才回来一次,所以我们望着月亮就会想起他,盼望他回来。

中秋节是好,可是事实并不是往往都如你所愿。让我们在中秋节这天,祝愿天下人都幸福美满!

  中秋节二年级作文2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古代,中秋节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并列为四大节日,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又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郎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又称“团圆节”。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承认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园之义。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青天”,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一起“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二年级作文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我迫不及待盼望之一的一个节日。

中午我和爸爸一起看《蓝精灵2》。《蓝精灵2》描述了格格巫为了获得具有威力强大的蓝精灵液,制造了一些长得似人的“小精灵”,格格巫绑架了蓝妹妹,还把她带到了危险的巴黎,为了救回蓝妹妹,蓝爸爸、笨笨等蓝精灵再出发来到人类世界,向他们的人类朋友求助。

晚上月亮圆圆的,像个大皮球,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中秋节的月亮随着太阳和地球的角度变化,变大变小,原来以前的传说并不是真的,月亮上并没有可爱的玉兔、美丽的嫦娥、高大的桂树。我在晚上听到了蛐蛐的嘶嘶声,因为中秋节的晚上是那么的安静。夜晚7、8点钟我听到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那个声音是多么的响声悦耳呀!

我真想吃一口月饼呀,因为今天是中秋节!

  中秋节二年级作文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每年的这天里家家户户都要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今年我们也不例外。

这天下午,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外婆家,那时已经是晚上了,于是我们吃完团圆饭准备开始博状元,而且还有丰厚的奖品。

开始博状元了,我们拿来一个红彤彤的瓷碗,拿来六个骰子。便开始博状元了。

首先是外婆,今天外婆的运气似乎很好,一下子就是个四进,瞧爸爸那副囧样,一看就知道运气不好,连一个秀才也没有。我还好,有三个三红、一个对堂……

博玩状元我们便来到屋顶赏月。

爸爸先给外公、外婆切了一块月饼,这时,月亮从树梢中缓缓升起,显得那样高贵、典雅。她披着银纱,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夜空,她的灵魂,华丽而不失淡雅,她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银,金似一颗明珠,她璀璨夺目,将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秋月似水啊!

  中秋节二年级作文5今天是中秋佳节。

家里有好吃的月饼,和好吃的饭菜。开饭了!我飞快的跑向桌前,哇!有我最爱吃的南瓜、土豆和牛肉……太多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喝着酒,我喝着果汁。边吃边聊天,真好呀!

吃完饭后,妈妈说:“中秋赏月是中国人的习俗。”我记起了一年级学的一首古诗叫《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飞快地跑到楼下看月亮,今天的月亮又大又圆,像一块月饼高高的挂在空中。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纱衣。

月亮的光不像太阳那样猛烈,不像灯光那么微弱。柔和明亮的月光照满世界,太美啦!令人陶醉!不知道嫦娥阿姨是不是在桂树底下吃着月饼?小白兔是不是也在树下玩耍?是不是也在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而高兴呢?我想是吧!

欣赏了一会月亮,我回到房间。我把小桌子搬到客厅,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看着中秋晚会,也挺不错的!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