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六年级>文章详情

《记住乡愁》

作者:保密 2023-04-11

《记住乡愁》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将选取全国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梳理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央视四套《记住乡愁》第一集观后感

《敬畏之心不可无》是在我的故乡——福建培田村拍的。《敬畏之心不可无》,这个片名起得很好,给培田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了一个很好的解说。

拍这部纪录片时,龙岩市有关部门专程把我和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接去参加拍摄。为什么会叫我参加这次拍摄?我估计是编导看过我的《大屋碎影》一书或我的博客有关文章。我有一篇博文《培田传统文化要略》(曾在《闽西日报》发表过),谈到了培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崇礼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即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不崇拜天地不行。对先祖的尊崇,表达了中国人祖先崇拜和宗族血缘纽带的坚韧。崇拜‘君师’,君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师是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其关键是对师——圣贤的崇拜。这三条体现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特质。

培田正是继承传统,做到三个尊崇的典型。

培田的先人们崇拜天地,认真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培田村落的选址、建设很讲究‘风水’,事实上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后垅山的‘风水林’及河源溪上游的茂密山林营造了培田很好的生态环境。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讲究生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崇拜天地的结果。

培田人敬重祖先,培田民居建筑中,最主要最显著的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或堂屋,整个房屋布局都要服从这点,也由此形成了厅庭结合、以‘厅’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所谓‘九厅十八井’即为满足大家族多个祭祀空间而设定的。这里‘厅’指的是正厅或堂屋,正厅供奉的是公众的祖先,各偏房中的堂屋供奉的是各支房的先人。‘井’是为厅提供采光通风用的‘天井’。

培田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先上一炷香,因此厅堂香火是常年不断的。逢年过节,杀一只鸡,买回几斤肉,首先要供奉在厅堂的神桌上,让祖宗先‘品尝’。每年除夕,厅堂上都要挂上祖先画像,没有像的要换上新写的有历代祖先名字的红纸。

传统的‘祖宗崇拜’和血缘关系纽带形成了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培田小社会即由此来实现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在他的《闽西客家》一书中,写到道德风尚:‘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贵重于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培田人当然也是如此。其实这个值观不单是闽西客家人所独有,而且还是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之一,‘尊师重教’即是‘礼之三本’之一。当然,以儒学为主导的所谓‘教育’除了‘读书做官’之外还有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所谓‘修、齐、治、平’。延续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孰是孰非,至今难以论定。

培田人尊师重教,由来已久。培田历史上经济条件较好,有钱的族人热心捐助教育,并有鼓励上学的奖励机制,使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南山书院’也名声远扬。

培田,这一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院,留给人们研究思考的空间是很大的。有人说培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的确如此。培田何以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有‘好大一片屋’,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敬畏之心不可无》这部记录片中,上述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解说、补充和发挥,用“敬畏”代替“尊崇”,是十分高明的。

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尤其是敬畏天地(大自然)、敬畏祖宗、敬畏圣贤。

我们曾经鼓励过“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敢于“战天斗地”,敢于“无法无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为纲,全部砍光”,破坏了生态平衡,最后,我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才知道人应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天人合一”,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我们曾经把孝敬祖宗和有关道德标准作为“封资修”来批判,推崇“亲不亲,阶级分”,毁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当下许多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才想到了,人性的败坏,道德的滑坡才是最大的危机;

我们曾经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提倡“大老粗为荣”,批判“师道尊严”,批判“学术权威”、“技术权威”,后来,我们尝到了苦果,再后来,我们把文化和教育变成了“产业”,又造成新的问题……至今,这条路如何走向正轨还很艰难。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敬畏之心不可无”,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它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空间。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好大的“一片屋”,是很重要的,挖掘、保护和恢复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

央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值得看看。

记住乡愁 守望幸福

古树、池塘、老井、灰墙以及涓涓细流、山川草甸,承载着无数人儿时的记忆,它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成长符号,“乡愁”是它们的代言词。

随着城镇化大潮滚滚袭来,这些美丽的乡村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渐渐化为乌有,暂时留存下的乡村也有不少被割裂了历史的脉络,失去了灵魂和底蕴,沦为失去记忆的躯壳。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建言热议,愿更多的“乡愁”被守望和传承。

乡愁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乡村以宽广的胸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乡愁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故乡在哪里,中国人的根就在哪里,精神就在哪里。”冯玉璞代表说。

冯玉璞是隆德县主管文化、旅游的副县长,隆德县是中国书法之乡、绘画之乡,也是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冯玉璞说:“隆德县自公元1142年传承至今,是很多隆德游子的故乡,也是他们的魂之所依,心之所托。腊月初八那天,我们启动了‘在隆德过大年’活动,通过社火、舞狮、民俗体验、元宵晚会等传统节目,共同守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

冯玉璞说,现在很多农村都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布局,毫无特色、千篇一律,老百姓戏称“家家户户一个样,人还能看个门牌号码,狗干脆找不到家了”,他建议在大规划的拆迁和“造城”运动中应该将“乡愁”留住。

冯玉璞说,如今,随着大批移民离开故土融入新生活,一些传统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而新的文化理念尚未形成,导致很多现代人没有信仰,都很茫然,希望通过城镇化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将“乡愁”找回来,将一些传统文化找回来。

既要坚定传承又能勇敢放弃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表现,如何能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又能让农民生活有大的改善,要走的路还很长。”布青沪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天蓝水绿是宁夏最大的`资源优势,面对稀缺的碧水蓝天,我们需要坚守,但也要付出代价,比如放缓经济发展的速度,比如规划好城镇化的特色,比如该破则破该立则立。

布青沪说,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人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够安稳下来,一靠优于过往的居住生存环境,二靠内心深处的安分,青山绿水的消失让现代人忧郁,精神家园无处安放。因此,才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重回农村生活,这不光是精神的感受,还有村庄里淳朴民风的融化。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文化并不全是好的,就怕在各种文化的交汇中,糟粕不舍,精华不留,失去判断的方向。我们要擦亮双眼,做到既能坚定传承,又要勇敢放弃。

布青沪建议,城市规划并非要移山填海、改头换面,千城一面“乡愁”只会越离越远。如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实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望,那么,我们的“乡愁”就不在远方。

诗意的栖居并非梦想

看得见的青山绿水,看不见的诗意情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方碧水蓝天,那是家的颜色!

“移民从一个故乡搬入另一个家乡,他们人下山了,可文化的根不能断了,在新家园他们能否觅到更多老家的味道?”马红代表说,生态移民是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大批人的“下山”将不仅仅是一种住房转移,更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搬下山来的移民,绝大多数都会外出务工,寻求新的发展,怎么让房子真正变成“家”?光靠产业,似乎还不够。

马红建议,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政府应该将文化的传承、迁徙、再创造作为重要部分考虑进去,在建设居住之所的同时,为移民建起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