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独自赏月,月落屋梁……
在这中秋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雨过天晴,月亮变得格外明亮,皎洁的月光洒在窗前。仰望夜空,望着那皎洁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你。朋友,你是否还记得我?三年前,我们在校门口分道扬镳,我们分别奔向不同的中学,你去了离这很远的中学,所以我们就此分离。三年来,我每年中秋都来赏月,看到月亮,我就想起你,想起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朋友,还记得我们初次见面的场景吗?那时,你转来我们班,我看见你,你是那么漂亮,那么完美,那么优秀,在你明亮的双眼中看到我浑浊的倒影,我低下头,不敢再看着你。而你,却选择坐在我旁边的空位置,并且热情地对我说:“很高兴认识你,我们做朋友吧。”你并没有嫌弃我的内向,而是主动想和我做朋友。谢谢你,朋友,是你让我走出了内向的阴影。
朋友,还记得在我困难时你对我的帮助吗?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了,只剩我一人独自在教室里烦恼,一天的学习让我十分疲劳,一堆难题使我心情烦躁。在我最困难时,你出现了,你耐心地教我每一道题,直到我彻底明白为止,你是那样细心,那样专注。在我遇到困难时,你并没有离我远去,而是热情地帮助我。谢谢你,朋友,是你在我最困难时给了我向前的动力。
在这中秋的夜晚,仰望月亮,想起我们的点点滴滴,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子里回放,多么想回到从前,回到那和你一起的日子,和你一起,我很快乐。此时,你是否也在赏月,你是否也在思念我,在这月圆中秋夜,多么希望与你团聚。
天色渐渐变晚,月亮开始隐去光辉,我不禁感慨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朋友,虽然我们相隔很远,但在这中秋之夜,我们共同仰望天空,欣赏这美丽的月亮,彼此思念着对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我们的友谊能天长地久,即使我们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
夜深人静,魂牵梦萦,中秋已过……
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
最热闹的要数晚上了,等到月亮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在院里摆一张饭桌,上面放满了月饼、瓜果、月饼大小不等,全家围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团圆。大家坐在一起,说说工作,学习中事,唠唠家常事……其乐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奶奶就把最大的一个月饼切开,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块,切的时候要从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长块。月饼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无穷。
此刻,天上的星星闪出亮光,地上的小草反射出绿光,学校红楼前的灯笼发出了微微的红光。只听天空一声巨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上天空,地上几十双眼睛,一齐投向五彩缤纷的礼花。小朋友们开心地叫了;老奶奶们微微地笑了;年轻的阿姨们叽叽喳喳地乐了。
绚丽的礼花请出了今天的主角——月亮,它从树梢中缓缓升起,显得那样高贵、典雅。它披着银纱,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夜空,将它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它是纯洁的象征,天使的灵魂,华丽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银,金似一颗明珠。它璀灿夺目,将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真是秋月似水啊!它的美丽令我神思万里。
古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今有人类登月的壮举。月亮还是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对象,古代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月亮,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有多少人曾经为月亮的美丽感叹不已呀!月亮永远是那样皎洁,高高在上。
我好奇的呆望了月亮很长时间。爸爸见我那么出神的看着月亮,便问我:“你在望什么呢?”“我在找嫦娥和玉兔呢!我已经看到他们的影子了,旁边还有一颗桂花树,我想到月亮上去。”爸爸听了我说的话笑了笑,说:“你看到的不是嫦娥和玉兔的影子!”“那月亮上的是什么呢?”我追问道。“你看到的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一些环形山,而产生的视觉感!”听了爸爸的话,我还是不相信,依然坚持我的想法:“那个就是玉兔和嫦娥,《西游记》里曾经演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哈哈,你怎么那么傻呀,那些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故事,根本就没有‘嫦娥奔月’。”妈妈在一旁说。接着妈妈又拿出有关于月球的资料。我看了以后,才明白过来。
中秋之夜,月亮显得格外圆,也特别亮。家家户户都喜欢座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据说吃月饼像征着合家团圆,几百年来我的家乡一直有这一传统风俗。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