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二>文章详情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

作者:王怡凝 2023-04-11

全国土地日是每年的6月25日,是为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而设定的。

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土地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一些地区对耕地投入少,重用轻养,地力衰退。由于超载放牧,滥砍森林,全国有四分之一的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的面积不断扩大。

土地供需矛盾尖锐,人口日益增多,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些新建工厂和旧工厂规模的扩大,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使得耕地大量减少,粮食、蔬菜、水果的价钱持续上涨,将来,我们还能吃得饱吗?

我奶奶的村是产桃之村,因为化工厂要扩建,所以村庄必

搬迁,我想:就这样发展下去,我们还能吃上可口的桃吗?

有些人就能合理的开垦土地。我有一位大爷,他就把屋顶上放上土,种上了可口的蔬菜水果,显得郁郁葱葱。在这方面,我爸爸做得也很好。他把土拉到院子里,围起来,种上菜。即净化了院子里的空气,也品尝到了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

在辽宁省的某个市,有一家建筑公司,他们居然把河堤拆了建楼,这种行为太可耻了,建筑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开玩笑。

建工厂,盖楼房,gdp虽然增加了,但是中国如何拿占世界7%的土地来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呢?

醒醒吧,中国人!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那些仅有的土地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多植树造林,少伐树,挽回我们失去的土地吧!

为了地球的碧水、蓝天、沃土,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保护土地,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_范文2】

自人类在地球生活时,人们就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给予的安谧与美好。随之,人们渐渐把“节约”忘怀,甚至抛到九霄云外。无知的人类,请睁开你们那惺忪的双眼,不要再放肆地破坏大自然了。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们难以存活。如果您有细心注意,你会发现:洗车行业在严重浪费水;工业和生活中的废水排入江河,导致水被污染;家中漏水的水管在浪费水;没拧紧的水龙头在浪费水。小孩子手里的水枪在浪费水``````看那!生活中,工作中,玩耍中,无时无刻不在浪费水资源。如果,全世界的人,每人节约一滴水,那会有多少水啊?人们眼里那微不足道的一杯水,凝集着如此多的数据,令人发指啊!被以为水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如果真到了“水比油贵”,那就悔之晚哀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提到“节约”,人们都会想到水资源。大家何曾想起土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土地。“什么是节约土地?”困惑不解的你,肯定会问这个问题。“节约土地”,不是不用地,而是要用的合理,用的有意义,用的有价值,用的有效率。不该用的不用,如:重复建设项目就不该给地。清空土地上的垃圾。尽量不要砍伐树木,因为乱砍乱伐很容易造成土松弛。土地就在我们的脚下,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谁给土地我们呢?土地是有限的,可经济在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我们再不保护土资源,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土资源向我们发出的警报,还不能让我们觉醒吗?

水和土地就像一道护身符,保护着人类的生命和丰衣足食的生活。别再以为水用之不尽,土地取之不竭了,一旦水土流失,人们就难以存活。节约水土资源,从我做起。拧紧水龙头;修好漏水的水管``````捡起身边的垃圾;严格管理土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节水,节地的精神。制止废水污染水,制止浪费水,制止滥占耕地,制止乱堆垃圾``````

“节约”是种美德,没有尊卑之分,是人人都应具备的,而不是“贫穷‘的代名词。别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也别让世界上最后一粒沙子变成人类一滴眼泪!

【珍惜资源,爱我国土_范文3】

有一首歌:“地球爷爷已经很累,默默承受人类的罪……”这是一首提倡节能环保的儿歌,叫做《低碳贝贝》。是啊,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虽然有所提升,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改掉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坏习惯。

我家住在学校附近,校门口有一些小摊和买炸串、冷饮的小商小贩。每当放学时,学生们就会去疯狂的“抢购”零食:一包、两包;一杯、两杯;一串、两串……吃完后随手一丢,上百上千的塑料袋、木条……都长期“居住”在这里,时间久了,这里就变成了垃圾场,也没有人打扫,给城市添了一大污点。

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买上汽车,汽车排放的尾气严重污染环境,且汽车烧的汽油是有限的,近几年来,油价在不断上涨,不就是因为石油在不断减少吗?难道非要等到没有石油时才懂得珍惜吗?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动物包括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可是,许多人不懂得珍惜水。世界上水的面积远远超过陆地的面积,但是你知道吗?人们能喝的淡水只占世界总水量的3%,所以大家应该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保护环境是很重要的,珍惜生命是最重要的。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坐公交车,不乱伐树木,争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好少年。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