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下面是300字,请参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写的诗句,用来歌颂有奉献精神的人们。提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教我们知识的老师,他们正是这样的人。
老师站在七尺宽的讲台上,拿着白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着字,嘴里说着:“这个要记住……那个要注意……”那工整的字迹和沙哑的嗓音,包含着老师的每一滴汗水。
老师是辛苦的,为教好学生,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到很晚,有时生病还带并坚持上课;老师是认真仔细的,每一份作业,每一份考卷,都认真批改、点评,每一学期的学生发展报告单上,把每个同学的学期优点和不足一一写下评语;老师是慈爱的,每一次学校组织活动,同学们都撒开鸭子玩,而老师却在一旁呵护着我们,关爱着我们,遇到有同学感冒或发烧,老师都及时提醒同学吃药喝水,并且为同学补课。
老师就像点燃的温暖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把爱心奉献给我们,我要感谢我们的老师。
【篇二:借物喻人:闲说竹子】说起竹子,无人不知。
竹子,四君子之一,是君子之花,有着超凡不俗的品格。“岁寒三友”,竹子又在其中。每当秋风拂去,寒冬将至时,竹子,依然青翠不惊寒。这,是一种朴素的美。
我已不大清楚,我是什么时候认识并喜爱上竹子的。但是,我知道,在集邮本里不知有多少张竹子的邮票,也不知有多少张墨竹的画作。我喜欢墨竹画,普普通通,简简单单,便能把竹的风采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宣纸上。这,是一种朴素的美。
清幽,是竹的一大特点。否则,何来的“幽竹”一词呢?爱竹的君子更喜爱竹林。竹林有一种深幽的环境。可以想象,走到竹林里,心中还会有多少烦恼?恐怕也只有心静如水吧!这种朴素的美,已深透吾心。
文人白居易说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本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励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竹子干直,象征着做人要正直;它心又虚,心虚就可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篇三:借物喻人:小草作文】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
春天还没来到,小草已经早早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呼唤春天的到来。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树芽,吹开小花,吹醒大地,小草也伸个懒腰,谢过春姐姐,重新开始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花儿都低下头,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暴风雨来,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得折,断得断;叶子已经不行,有的低下头,有的结束生命。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更可爱。
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人们可能会叹气说:“唉,小草枯萎。”但可不要忘,冬去春来,他们不是还会“春风吹又生”吗?
看啊!小草的生命力多顽强!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顽强的活着。我喜欢小草,更喜欢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篇四:借物喻人:蜡烛赞】我喜欢蜡烛,我赞美它。
一天晚上,突然停电,我从抽屉里拿出一根蜡烛,点燃它,它放射出光芒。蜡烛的颜色很单调,除白色就是红色,形状也再普通不过,就是一个细细的圆柱,圆柱中心有一条灯芯,就像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亭亭玉立地站在桌上。就是这样的一根普通蜡烛,却能在漆黑的夜里给我们带来光明,即使是一丝丝光明,也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希望和安慰,虽然蜡烛的光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但是可以让人们不再害怕停电。蜡烛慢慢变短,流下的蜡油就像女孩的眼泪,背也不像以前那么笔直。蜡烛的生命非常短暂,单蜡烛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它多么伟大啊!
看到蜡烛,我想起老师。当我没有考好的时候,老师鼓励我,给我希望;当我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会帮助我找到错误,并纠正错误;但我遇到困难时,老师会引导我克服困难。老师用纯洁、光明的心照亮我们心灵黑暗的角落。老师啊,你就像一支普通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我爱蜡烛,它外表平凡,样子普通,我更爱我的老师,他们有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篇五:借物喻人】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许多东西。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的却是牛奶。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而社会缺少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工人,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的人。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这又使我想起那些参加西部大开发的志愿者。他们忍受着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的西部换来繁荣昌盛。那么困难的事,他们都坚持下来。然而他们又得到多少回报呢?难道我们就没有这样的精神吗?其实,只要大家多加努力,人人都能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我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起同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牛的这种精神。
【篇六:借物喻人:蜡烛】一个普通的圆柱体,披上红色的外衣,头上长着一根“天线”,这就是蜡烛。蜡烛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物品,相信大家都见过蜡烛吧!它非常便宜,满世界到处都是。看到这,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蜡烛这么普通,我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介绍它呢?的确,蜡烛很普通,但是它那种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精神却深深吸引我。
它点亮自己,照亮他人,不求一丝回报。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国花朵的培育者、祖国栋梁的支柱、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每天,老师早早地回到学校,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传授我们丰富的知识。大家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茫茫人海中的指明灯。可我却要说老师是一支蜡烛。“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用辛勤和汗水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使我们成为祖国的贡献者,对自己从来没有一点儿私心,不求一点儿回报。如果生活中没有老师,就如停电时没有蜡烛,人生会陷入一片黑暗。
这时,我想起上学期背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再适合不过。老师直到白发苍苍,也还在坚持上课,就如蜡烛一样,为照亮别人牺牲自己。蜡烛,它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伟大。以后,我也要像蜡烛一样,为社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篇七:借物喻人:蜡烛】日历一页页地翻过去,时间匆匆流逝。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灯。我正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间没电。这个时候,我想起被我嫌落在角落的半根蜡烛。
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但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在没电的时候,蜡烛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蜡烛不仅是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一种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就像老师一样把他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老师是无私的,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篇八:借物喻人:粉笔】有人赞美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有人赞美将生命燃烧到最后的蜡烛,有人赞美高大挺秀的白杨。而我,却要赞美那平凡、普通的粉笔。
黑板前的讲台桌上,零零碎碎的粉笔,数不胜数。这些粉笔几乎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甚至有些小的不值一提。那一支支短小、而不起眼的粉笔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人类,自己却无怨无悔,将自己的生命一点点的写到尽头。上课时,老师拿着粉笔为我们传授知识,一支支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在黑板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后,自己却一点点消失,但将知识留下。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那就是——默默奉献。
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美,它无声无息,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哪有汽车的笛鸣,哪儿就有警察的身影;哪有垃圾,哪儿就有清扫垃圾的叔叔阿姨,不管风沙还是雨雪,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们都在坚守岗位。这难道不是一种奉献吗?
我赞美粉笔,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就像粉笔一样朴实,她用自己的心血成就我们。老师更像粉笔一样辛勤、像粉笔一样无私。多少个黑夜,您在灯光下,批改着批不完的作业;您在灯光下,备着备不完的课。而我们的作业本上却留下一条条醒目的批语,留下一个个红勾。每一条批语,每一个个红勾,都凝聚着老师您的心血。啊,粉笔呀,你的美是无私的,伟大的美,奉献自己,助于他人!我要向你们学习,学习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