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一>文章详情

植树好处

作者:苏桐 2023-04-11

植树是中国自古以来就的传统,涌现出了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植树以清明时节为最佳,此时气候温暖,春雨飞洒,利于树苗成活。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3月12日为中国的法定植树节。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树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伙伴。植树造林主要有五大好处:制造新鲜氧气,隔音,降温,固水土,制造纸张等生活用品。

植树造林最鲜为人知的功能就是制造新鲜的氧气。人的肺部结构是吸收氧气的,呼出二氧化碳。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家庭都有一辆小汽车,汽车尾部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空气变浑浊。而树木正是净化空气的能手。因为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据说:一棵大树所排出的氧气是5个成年人一天所要吸收的。

植树造林还有隔音的功能。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产生出的噪音总是干扰着附近民居的生活,比如:公路旁的住宅,想要消除噪音,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第一,建造隔音墙;第二,植树。隔音墙的建造费用太高,有些居民可能承受不起。所以,最实际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噪音会被树叶吸收而无法四处传播,使居民有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植树造林能够降温。夏日炎炎,在树下乘凉最舒服不过了。因为大树像一把天然的伞,能够吸收太阳发出的热量,再加上树叶能够散发水分,所以在树下会觉得凉快无比。有专家研究指出:一棵大树相当于10台商店门口的空调。

植树造林还能使水土保持。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跳进黄河洗不清。”这正是我们的母亲河,因黄土高原常年的水土流失,流进黄河里,所以黄河水才这么浑浊。现在,当地人民不断种植树木,减少黄河带沙量。

植树造林能制作纸张等生活用品。如:纸巾,打印纸,纸币等等。这些东西的原材料都来自树木,可见树木的作用非凡。

植树造林好处多,如果全世界每人种一棵树,那么就有二亿多平方千米的树林。让我们不断植树造林,从而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好处 。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消除噪音等功能,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环境效益。于是人们纷纷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树木,保护环境。我国政府将每年的三月十二日定为植树节,动员全民参与植树,绿化祖国,绿化我们生存环境,绿化我们的家园,“保护树木”已成为很多人的意识,可是今天有些人的行为却让我心痛不已!

放学回家,坐在爸爸的车上,贪婪的吮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好极了。刚到楼下,一阵“滋滋”的响声传入耳朵,我四处搜寻着声音的来源,看到了一棵棵碗口粗的杨树应声倒地。还有一些人在往一辆大卡车上抬树,这辆蓝色的卡车的车厢里放着一根又一根的树干。我顿时感到心痛,这些大树,本来长在我们楼前的一片空地上,夏天大人们爱在树林里乘凉,孩子们喜欢在树林里追跑、捉知了、看小鸟在枝头挑跳来跳去,现在却被装在了车厢里。看着这些忙碌的大叔们,我的心情糟透了,我走上前去询问:“叔叔,这些树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砍掉?”一个叔叔说:“现在木材的价格比前一阵高了不少,得赶紧卖掉。”“你们看,正是因为楼前有这一片树林,我们小区的空气多清新呀!不砍行吗?”另一个叔叔说:“空气的好坏,也不差这些树,小朋友快离开,这儿危险!”我无语,现在车厢里的大树就是他们眼中的钞票,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一点利益 ,却忽视了小树林 带给小区人们 的种种好处。

那辆载满树木的大卡车开走了,我很生气,“保护树木”,这些常识连小孩子都懂,可是这些大人们呢?!我回家做了一个标语牌:手下留情,脚下留青。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挂在了树上,希望那些砍树的叔叔们下午看到这个标语牌后,能把仅剩的几棵树留下!

绿化祖国,就是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用绿色植物把国土覆盖起来。植树造林还有许多好处呢!

首先,植树造林能放风固沙。每一次狂风吹起,沙砾飞扬,不得不出门的人们,像鱼儿在惊涛骇浪中在挣扎,顺着风走的人身不由己的向前飞奔,逆着风走的两腿向前,而身子后退,人们被弄得苦不堪言。要想抵抗风沙的袭击,必须大力植树造林,从而就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其次,植树造林可以提供许多宝贵资源。木材是森林的主要产物,可以用来建房,建桥,造纸等。木材还可以用来做工具,家具,工艺品等日常用品。有吃的方面,酸甜可口的水果,香酥的茶叶,有高级的药材等,总之,它的作用大的很。

再其次,植树造林能消除空气污染,美化环境。我们每天吸收的灰尘,二氧化碳等这些环境卫士,在净化空气,保障人们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植树造林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噪音,保护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理想的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的场所。

森林真是人们忠实的朋友,而现在,森林却在迅速消失,成为我们关注的大事。所以,植树造林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要植树造林,我们要绿化祖国!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