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一>文章详情

国学助推社会发展

作者:琦琦小主 2018-07-08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这颗屹立东方的璀璨明珠之所以被世人惊叹,就在于它有一批优秀的国学文化,它们为社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助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国学,它的一头根植于遥远的过去,一头连接着透明的未来,在渊源的历史长河与现今社会中,对个人,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和将来,发挥着不可想象的巨大作用。

夫国学者,于个人也,为修身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对君子自我完善的道德标尺。而无论是先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亦或是三国时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都体现了国学对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国学如同一个隐形的面纱,轻轻薄薄的覆盖在我们这个民族之上。现今社会,优秀的国学都在我们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培养性格,塑造人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现代国民都在潜移默化中被国学熏陶着,国学的基因深深的扎入在我们的血脉当中。从上古至今,我们五千年来的文化基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掉。当今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对国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了。其“和谐”理念难道不是从“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中演化而来的吗?其“敬业”精神难道不是从“知其不可而为之”,“尽吾志者而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这种尽心尽力的精神等中发展而来的吗?诸如现在大火的“工匠精神”“匠人制造”,若你沿着长长的历史脉络向前不断的推进,都可以最终寻根到国学的源头上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精神难道不是从前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富国强兵”“使民富”等拓展演变而来的吗?学习国学,对个人的“修身”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

夫国学者,于国家也,立天下矣。先秦之时便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丹心;孟子为天下发展提出“仁政”“民贵君轻”“老吾人之老,幼吾人之幼”的理想道术兹平天下,以求天下太平;秦朝的“奖罚贵贱分明”“厉行刑法,大兴奖赏”的法家精神为君主专制,实行大一统政体提供了清晰的理论依据;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为中华文明的血脉奠定了渊源的基础,使儒家成为正统的学说,使儒家的统治地位得到了确立;行至魏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的爱国,为国奉献的进步观念深远地影响了后人。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凭借巍峨的气势,凭借对于祖国的忠心,凭借对于匈奴的憎恨,岳飞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化为一只肆意挥洒的笔,让这种爱国热情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阅读这首词的人。而在最为危急的明清之际,作为近代中国优秀的启蒙家顾炎武更是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天下苍生与国家同患难,共命运,让每一个庶民的命运与国家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感动了更多人,文天祥的忠心与肝胆相照成为他们在爱国方面的精神榜样。若不是近代以来大批进步思想家学习国学,在国学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哪来“公车上书”“黄花岗起义”等革命,哪来“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等探寻强国之路?哪来涌现一大批如毛泽东、秋瑾等爱国志士,怎能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言论?他们都是学习国学,受之精华影响,受传统“爱国”思想影响,立志将自己一生的热血交付给国家,在不停的实践中,终为中华之复兴探寻出一条可行之路。学习国学,对国家的“平天下”有着积极作用。

国学,于个人,修身也,于国家,平天下也,于民族,复兴也。在当今中国,我们高举国学的旗帜,力图让被全盘西化中断的国学中的优秀基因重新发挥出其巨大作用。让人人学国学,推新出新,革故鼎新,让国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让学习优秀国学的热潮涌动在这片大地上!是的,学习国学,汲取其中优秀的养分,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的血脉因此而来。在今天,“依法治国”的理念难道不是吸收法家中“有法度”“法不阿贵”等先进思想吗?建立小康社会难道不是实现中国人民千千万万年来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吗?而以德治国等,兼采儒道法家之精华,结合当今社会我们所要的需求与实际情况,为现代社会,民族复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些,难道不是学习国学的意义吗?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