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二>文章详情

这就是我的家乡

作者:戴远驰 2017-02-09

我有着美丽、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就在湖北省利川市,那里有着很多好玩的名胜古迹哦!如:腾龙洞、玉龙洞、黄山……利川虽说是个小城市,但它的规模非常的大,像绍兴市那样大。我们利川有很多可爱之处呢!大街上人们和车子来来往往的,热热闹闹的。到处车子的喇叭声和人们的欢歌笑语,到了晚上更是热闹,公路上的灯照得亮亮的,有时还会有些表演:耍猴、走钢丝、唱歌跳舞……人们拍手叫好,鼓掌声赞叹声滔滔不绝,说的那些表演的人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乡下的风景那是好的不得了。因为很多人都爱清静,所以他们就会搬到乡下幽静的地方,来慢慢的游玩和观赏乡下的山山水水。我们的土特产也很有特色,而且口感也很好,有辣猪肉,豆皮,土豆……你来尝尝吧,保证你口感到位,吃完以后让你回味无穷。

有一年我才七岁,我和爸爸妈妈回到家乡,我和外婆又去观赏了家乡的山山水水。虽然我已经看过好多遍了,但是我仍然看不够,因为我出生在这里,每年才回来一次,所以才特别喜爱家乡。我们去了山上,一片片红色的枫叶,一棵棵高大健壮的树,一块块分布好的田野。秋季是丰收果实的,爸爸爬树摘果子,妈妈在下面接着。一个个又大又红的苹果,一个个又香又甜的鸭梨,一颗颗又大又甜的枣子,让我数都数不清。于是,我和外婆走在松松软软的枫叶毯上,把果实装进袋子里,准备回家享受水果大餐,

家乡还有一个吸引我的那就是一个十分宏伟的瀑布,两个峡谷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瀑布,飞泻到下面时,激起了一道道水花,那水花溅到我们的身上十分冰凉、十分舒服。我们从袋子里拿出了水果,在水里洗一洗,放到嘴里就吃起来。很快太阳就打起退堂鼓来,我们该回家了。

怎么样?我的家乡可爱吗?我觉得很可爱。

这就是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地大物博,风景如画,家乡的四季更是仙境般,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吧:

家乡中的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瞧!那婀娜多姿的花儿,仿佛在展现她那纤细的身材。快看,那一簇簇,一团团的花朵藏在绿叶中显得那样的娇滴滴那绿树也是一样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柳条,在春姑娘的感染下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了,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夏依然是人们想像中的那样,每天火辣辣的烤的湖水“沸腾”,烤得大地“冒烟”,可是荷花池中的荷花并没凋谢,而是破果而开,显得那样的国色天香,出淤泥而不染。

丹桂飘香,秋菊盛开,看着那稻浪滚滚的田地,百花凋落,但素有“春兰秋菊”的菊花却恰恰相反,悄无声息地绽放了。那,加上卷发似的花瓣,在脑海中就浮现出秋姑娘含情脉脉的勾勒的菊花图。见画就好像能闻到香,神游于那花香四溢其中,怡然称快。谈的上是金秋最灿烂的风景了了。当然秋季的天空就像刚洗过的玉一样湛蓝,白云都害羞的躲了起来,在秋水的倒影下是那样的一尘不染。妩媚动人。潺潺秋雨中,天空像一块晶莹透明的水晶,温柔而又剔透,家乡的秋天就是这样,秋色宜人。

寒冬腊月,天地间是白茫茫的一片,完全融入了一个片片洁白的银装世界。然而喜悦的心情以包裹得我无法逃脱。因为这我们“打仗”繁忙期。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那一群人穿着蓝色羽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迸溅的清脆笑声。问君雪来自何方?是冬姑娘打翻的花粉瓶啊,还是撒下的蝴蝶结

……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拥有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图的可爱的家乡。

这就是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我有幸生长在梅李这个钟灵毓秀的江南水乡,亲身感受这个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常熟农村集镇的风貌。“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不是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听爷爷讲,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梅李还被称为“小上海”,可见梅李在常熟地方,特别是东乡一带是很早就有发展,很早就有名气的。

梅李的逐渐崛起,得益于发达的交通。早在西汉时期吴王就在这里开凿了有名的“盐铁塘”,是常熟一带南北水路交通要道,它与东西向的梅李塘形成了水上交通枢纽。使梅李的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梅李的陆上交通也非常便捷,东西南北四通八达,与水上交通相配套,逐步形成了常熟东乡地区的商贸集散中心。以盐铁塘为界的东面种棉花,西面种水稻,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成为了常熟乃至整个江南一带的富庶之地,成了人人向往的宝地。

梅李之所以被称为福地,还在于她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梅小的百年历史就说明了前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历史上的梅李人才辈出,名人不胜枚举。早在古代《二十四孝》中就记载着梅李的三孝:“刻木事亲”的丁兰;“扇枕温衾”的黄香;“哭竹生笋”的孟宗的故事,一直传颂于民间。梅李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据说在清代就有“梅李十八景”。很多古迹我们大多没有直接见到过,但在《梅李文萃》的记述中,我们可以间接地了解到不少相关的知识。同时,我们也可以到梅李博物馆去看看有关梅李的文物资料,了解一点有关梅李的历史知识。学习和了解我们梅李的历史文化知识是我们梅李的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梅李是我可爱的家乡,是我成长的地方。梅李的历史和文化需要我们来传承。生在梅李有幸,长在梅李是福。将来,梅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添砖加瓦,需要我们为她增光添彩。

这就是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平嘉昊,今天我们游览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绍兴。

绍兴是古老的。让我们踩着青石板铺成的小道,跨过一道道历史石槛,我们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这里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你可以漫步兰亭的青山绿水之间:品味书圣王羲之的千古绝唱;站在大禹陵中古久鼎之前,追忆缘故的金戈铁马;闲步于悠悠古纤道,不禁让人赞叹道:“白玉长堤鹭”的诗情画意。一座座古朴的石桥纵横交错,一只只古老的乌篷船悠然自得,聆听婉转悦耳的越戏,不禁让人留恋于此。如果游累了,可以叫上一碗茴香豆、臭豆腐,体验一下当年鲁迅笔下孔乙己的生活。在绍兴老街,你可以看见老字号的店铺:墨润堂书店、孟大茂香糕店、咸亨酒店等等。有些老店只能在乡间看到,如弹棉花、箍桶店等。

绍兴是年轻的。繁华的街道旁高楼林立,马路中间的车辆川流不息,一座座立交桥犹如城市的血脉贯穿全城。绍兴港将给绍兴注入更多经济活力,绍萧运河给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水上公路”。杭甬高架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加快了绍兴经济飞速发展的脚步。

这就是我的家乡,既像一杯陈年的老酒,淳朴迷人;又像一个刚出生的太阳,朝气蓬勃。

这就是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为的传统节日。“端”是开始,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头一个五即是端午,古时也称“重午”,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好多别称,如午日节,龙日,重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艾节,夏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民谣表达了端节的主要习俗。我们绍兴在“端午节”除了吃端午粽之外,还有吃五黄的习惯。所谓五黄便是黄瓜,黄蟮,黄鱼,雄黄酒,雄黄豆五种食物。其中雄黄酒,为家家必备,绍兴人平时很少吃大蒜,但在端午节那到却常常吃。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天夜里,人们抬头仰望那如玉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会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恋之情,所以,中秋又称为“团圆节”。我们绍兴的中秋习俗除赏月外,还有供月,拜月摸月等等,这些都与妇女有关。中秋节的晚上,皓月当空,在庭院或屋外场地上,放“八仙桌”一张,上面供着素月饼,水果,老南瓜,另外供凉水一碗,点燃香烛,称为“供月”。供祭一会儿,妇女,儿童,依次向月亮朝拜,叫拜月亮婆婆。“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细夹沙’。”周作人先生在《中秋》诗中,淋漓尽致的描绘了孩子们在祭月时的喜悦与追求。

瞧,这就是我的家乡,一座带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希望你们也能够到我的家乡来旅游。

这就是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在绍兴,一个美丽富饶,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江南小城。

绍兴这座城市就像一幅风光旖旎的山水画和一座博大精深的博特馆,全市地貌大到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四大山地为龙门山,会稽山,四明山和天台山。三大盆地为诸暨盆地,新嵊盆地和章镇盆地,。一大平原为绍虞平原(包括水网平原和滨海平原)

家乡绍兴传统的土特产可谓是有香,有臭,有酒,有花。香—“孟大茂香糕”是清朝皇宫的八大贡品之一,早有“进京香糕”之美誉。臭—油炸臭豆腐。油炸臭豆腐为绍兴的一大特色风味。臭豆腐的名字虽然不美,但外陋内秀,平中见奇,风味迷人。酒———绍兴黄酒。绍兴老酒是绍兴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悠久,在全国众大的酒类中,绍兴老酒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品种之一。花———绍兴兰花。绍兴是我国种植兰花最早的地方之一,绍兴山清水秀,勤劳智慧的古越人,以种兰,植兰和卖兰为业的有很多,在长期的经营中,选育出一大批名贵的兰花品种。

绍兴既是中国著名的江南水乡,书法之乡,也是教育家蔡元培,文学家鲁迅,开国总理周恩来等的故乡,被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称为“名士之乡”。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两边都是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修。这就是鲁迅故里。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故乡,在这里每年都有约10万多人参观。

家乡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人们就迎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因为古人称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经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个大地回春的夜晚,在这个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千万盏彩灯,以表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