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的午后,翻开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画册,静谧和悲悯的气息一瞬间将我的灵魂覆盖。他的画流淌着诗一样的哀愁。
那幅画就是。一对贫穷的夫妻,在田间劳作。黄昏时,晚霞映照着他们的身影,落日的余晖下,大地苍茫。
有些画,不在笔尖,不在画布上,而在心里。
自幼生长在贫苦农家的米勒,一生和大地息息相关。他的笔只为纯朴、勤劳的农民而画。然而,漫长的一生里,他的画一直不被主流认可,那些学院派画家讥笑他土得掉渣。直到1867年,在人生的暮年,他的画才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社会的首次承认,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米勒艺术的真正价值。
人间得失,悲喜转换。此刻,米勒在人世的光阴,已经薄如一片雪花。
生活如此艰辛,他却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决不忽视春天。”米勒终身保持着对大地的款款深情与敬畏之心。他手中的一支画笔,泼洒着对大地无限的眷恋,也表达着对与土地相依为命的农民的深深悲悯。只有赤子,才能如此深爱着土地和一生劳作的人们。
生活的磨难没有给他的画带来多少寒意,更没有让他沉沦。相反,他的画深情饱满,圣洁安详。土地和农人是他一生创作的源泉,也是他悲苦生活里永恒的春天,因为,他从没有忽视过春天。不论霜严雪寒,艺术带给他的都是生命的暖意。将一生沉浸在庄稼、大地中的画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李娟)素材运用米勒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用画笔,勾勒出了浓郁的伤感气息,让人坚硬的心一瞬间如雨滴般柔软。结合米勒贫困的生活经历,我恍然大悟,原来宁静和悲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人永远拥有春天。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