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名班主任郑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这本书讲的多是初中学生的管理经验,但对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我启发也颇多。
首先,班级管理要从细微处着手。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班级管理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名字,在多数人看来是多么普通,多么不起眼的一种代号,可在郑老师的眼里,却成了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从姓名中找到了教育契机,通过作诗、猜谜、编题、命名、专刊、桌签、暖色等形式,让学生感觉自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而也使老师在用心对待学生姓名的同时,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细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用心采撷,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维C ”。另外,在与学生的对话,如何奖励与惩罚学生,怎样与科任教师合作,与家长合作等班主任司空见惯的日常工作中,郑老师也能从具体的事例反思、总结并逐步形成一种教育的艺术。通过众多的案例,我们发现郑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表现出的学识与智慧,这需要老师胸藏千秋腹有底蕴,如果没有这些隐性的丰富来支撑,又怎能有那显性的精炼。对照自己,便有了迫切想要充电的愿望。
在奖励学生的时候,我们多比较随意或依靠习惯,奖励两个本子、笔之类的,或发张小奖状了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声色俱厉地呵斥一番,甚至罚抄、罚站等粗暴地处理,而不去考虑这样的奖惩是否能起到相应的作用。郑老师在这方面发掘出了新活有趣、驱动内在、真情感人、得体适度的奖励艺术和依“法”施罚、语言责罚、引导担责、心灵责罚的惩戒艺术,让奖励平中见奇,使惩戒令人信服,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与家长合作时,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多管齐下,形成立体。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我们常用的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以外,我最感兴趣的是“联系本”的形式。通过联系本,教师、家长、学生之间随时进行无声的交流,十分便捷。每一种交流方式,郑老师都能从细节考虑,在家校之间构筑一架畅通的桥梁,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教育合力。
其次,敢于创新,不走寻常路。
除了以上的日常班级管理外,郑老师还善于创新,她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设计的“狄德罗睡袍”——班徽,换一种方式制定的班规,因势利导整顿的仪表,公平有效的卫生安排等方面,独辟蹊径,开启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为我们展示了诸多班级管理的妙招,也让我们分享了过程的甘甜与幸福。
令我最受启发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是“收作业讲究技术含量”。每天早上,当我踏进教室门口时,总有一种无力感:教室里要么乱糟糟的,大家都在串马灯似的交各种作业,边交边大声说话,不是组长喊“交作业了!”就是组员叫“组长,作业本!”要么就是低着头在书包里翻来翻去找本子,还有的干脆站着看着大家发呆。本来应是书声琅琅的晨读,却变得像茶馆似的。不说吧,这大好的时光浪费,太可惜了;说吧,大家都似乎有事干——交家庭作业啊!每每这时,我就在想,这种现象必须得改变了。可是除了苦口婆心地进行“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说服教育外,始终没找到或者应该说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如何找出根源所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这种现象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了。看了郑英老师如何阻止这一“破窗现象”的论述后,为她采取的解决办法而由衷地佩服,也为自己遇到问题,只知叹息而不求“解”的懒散惭愧和自责。
另一个就是关于“班队课怎样上才有效”。说实话,我的班队课,正如郑老师所说,已走形变样,甚至沦为摆设。随着国家对德育工作及班主任管理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班会课应成为常态化,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如何上好班队课,郑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趟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凡事预则立”,让班会主题提前亮相,每月四周,主题分为四大版块:生日、节日、爱国、机动,同时制定德育日历,将每月主题统筹安排,然后从“目标的唯实、环节的节约、活动的自然、立意的本真”等几个方面具体设计班会课。告诉我们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好班会课,也为我们即将开展的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指引了方向。
第三,善于总结与反思,从熟悉的地方看风景。
这也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感受最深的地方,其实郑老师的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从平时经历或看到过的教育案例中,立足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通过具体的教育言行承载厚重的师爱,反复思考、总结,将实践与思考对接,给我们展示了有滋有味的管理过程。
面对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常常疲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处理一件又一件事情,都很少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还常常感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真的如此吗?郑老师回答得好:不是!是我们失去了一颗善感的心,故而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如果我们能培养起对教育细节的敏感性,就能即使面对家长里短、常规琐事,也能怡然自得。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遭遇一个个问题和困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个契机呢?只有我们有心,那些所谓的问题也许根本不是问题,所谓的困难也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难。熟悉的地方不缺风景,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郑英老师就有着这样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善感的心。她看到了其他教育者未曾留意的风景,感受到其他班主任未曾体会过的幸福。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希望能“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执着如一地守望着这片教育的农田,浇灌出丰硕甘美的果实!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