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一>文章详情

夜雨登城墙

作者:邱钰清 2018-10-12

中国历朝古都的城墙,很可惜,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北京的城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行城区建设时被毫不留情地拆除了,只剩下几个散布的遗址公园,像是历史零零落落的泪;南京的城墙除了玄武湖沿岸的一段还尚具规模,其余的也都不成气候,一截半截,仿佛莫愁女牵断了的愁思。而西安,一个十三朝古都,一个踏三秦、望五津的关中要隘,一个千百年来帝王将相的兴衰存亡之地,它的城墙却出人意料地保存了下来。战火的纷乱不曾焚毁了它,朝代的更易不曾湮灭了它,甚至现代的推土机都不曾使它轰然倒下,并且历经岁月的沧桑,愈发显现出它的坚毅与顽强来。

我不禁疑惑了:是什么原因使得西安的城墙能够具有如此超凡的意志与精神,而始终屹立于历史的风口浪尖傲然不催呢?

在濛濛细雨中,带着这样的疑问,撑一把伞,登城墙去了。

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又下着小雨,城墙上人并不多。只偶尔有几个游人骑着自行车飞快地掠过,留下车轮旋转的呼呼声。因为方才打过雷,城墙上的灯大部分都熄灭了,隔着很长的距离才有一两盏灯亮着,半明半暗,暧昧地流出昏黄的光影。向远处望去,连绵数十里的城墙在漆黑里曲折地延伸着,巍巍然环抱了整个西安城。只是在城内绚烂霓虹灯的光彩下,才映衬出城头凹凸的女墙的黑影来。

雨还在下。天边不时有闪电的白光在重叠的云山后面明灭可见,照亮了远处的云层,却听不见雷声,或许雷雨正在朝另一个方向奔去。西安的雨,不急,也不猛,只是雨点大,且密,缓缓地,近似飘地落下来。落在城内,落在城外,落在行客的雨伞上。再从伞檐上滑落,雨珠在空中划出一条条优雅的曲线,断断续续地闪动着晶莹的光。雨水在久经风雨的灰石砖上汇集成无数潺潺的溪流,顺着城墙的斜面,蜿蜒地蔓下城去,在生满青苔的墙壁上渍出狭长的水印。

踏着城头的灰石砖,鞋底踩在凹陷处的水塘里,发出“啪”的清脆的水声。被白浆砌得丝缝密合的宽阔的城墙,已被无数行人的脚板磨得微微有点打滑,抬起头来,前面还是绵延的城墙。我正循着前人踩下的脚印,走着前人走过的路。我猜想,在一千年前的一个夜晚,是否也会有一个孤影冒着绵绵的小雨,来到湿滑的城墙上呢?他会是失落的,还是得意的?是忧郁的,还是喜悦的?是彷徨的,还是坚定的?他会是谁?是名落孙山的张继,还是金榜题名的孟郊?是仕途黯淡的刘禹锡,还是诗画田园的王摩诘?是被贬南蛮的柳河东,还是决心复古的韩昌黎?但总而言之,这城墙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走过的城墙,这城墙是无数文人走过的城墙,这城墙是千千万万前去者、现行客与后来人走过或将走的城墙。

夜还是一千年前的夜,雨还是一千年前的雨,城墙还是一千年前的城墙。夜乃日月周转所致,雨为天地精气所生。但是,城墙,一项由成千上万的劳动者用砖石调和着血汗建筑起来的工程,却为何能不摧而不朽呢?抬头望望远处的城垛,低头看看脚下的石砖,环顾身旁,空无一人,只有几株高大的柏树虬劲地盘上城头,将枝叶伸到城墙上来。是它犹为坚固一点吗?不见得。是有神灵在暗中呼护佑它吗?不会的。还是它有什么如“天一生水”之类的“符咒”呢?也不曾听说。

长叹一口气,竟百思不得其解。

西安的的地域文化,在全国算是比较著名的了。威武雄壮的兵马俑,鲜香耐嚼的羊肉泡馍,一声吼就响彻十里的秦腔……无不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意象。我来西安不过一个星期,但是坚定地相信,西安城墙的经久不衰,一定与西安的地域文化有关。

文化最直接的表现者就是人。可以说,西安人是我所见过的各个地方的人当中最使人舒服的。无论是宾馆的勤杂工,旅行社的客服人员,还是公交车上的司机与乘客,甚至是马路上匆匆穿梭的行人,无年龄、职务等等之别,无不彰显出西安人乐施善助、爽直豁达的本性来。这里是中华民族的腹地。他们的血管里,咆哮的是黄河的浊流;他们的心胸中,飞扬的是黄土高原的沙尘。他们食的不是松软嫰滑的馒头,是夯实坚硬的馍;他们饮的不是清新淡雅的竹叶青,是老辣呛喉的西凤酒。这里也是无数文人抒写千古诗篇的地方。他们的嘴角上,朗诵的是李太白的《蜀道难》;他们的衣袖中,暗藏的是杜少陵的《新婚别》。他们议论的不是邻里乡间的琐谈杂事,是某位骚人的辛酸离愁;他们欲求的不是家财亿贯的荣华富贵,而是腹中万卷的诗、词、歌、赋……淳朴的民风与深厚的历史积淀,使得西安人兼有两种看似相悖的性情。他们豪放,但不粗鲁;他们儒雅,但不懦弱。西安人将豪放与儒雅恰当地融合在一起,并贯穿到他们的行事方式中,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这可以看作是西安的地域文化的一小角的表现。

在我几天的旅程中,足可以看出西安人对于这座城的无限的热爱与自豪。他们从不怨天尤人,自哀自艾,而是全身心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这座城。当你提到诸如“西安的肉夹馍真好吃”时,那一张张脸庞上顿时洋溢出惊喜的表情,仿佛整个西安城的肉夹馍店都是他开的;而你若是发出“西安的兵马俑怎么走”的疑问时,他便要细心地画出线路,还会为你滔滔不绝地作上一大段关于兵马俑的介绍,好像你不是要去兵马俑参观而是要去他家做客似的。这种将自己与这座城连为一体的精神,不能不令人感动。

于是我终于明白了,西安的城墙如此完好的保存,正是这种地域文化的产物。因为这座城的一草一木总与西安人身上的一血一脉相连,所以他们决心要保护城墙。因为他们儒雅,有着渊博的学识与聪慧的头脑,所以他们深知保护城墙的意义。因为他们豪放,有着敢做敢为的勇气与永不放弃的毅力,所以他们愿意在战火中坚守着孤城,在易朝时护佑着孤城,甚至在现代的推土机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住车轮隆隆的步伐,哪怕为之献出自己一逝便不复再来的时光与生命。

龙应台有句话我以为极妙:“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西安的地域文化,经过了无数次的磨砺,在未知的道路里蹒跚地前进,如今才能得以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自己无限的生存。而这种能够从远古来到现代的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岁月的重量更会为它添上一份厚度。这座城市的文化早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灵魂,是支持它在苍茫的尘世中得以永恒的意志与精神。我相信,只要这种文化不消失,西安城就不会消失,西安的城墙就不会消失,这种文化所连结着的一切都不会消失。

雨停了,收起伞,该回去了。

回到旅馆后,疲乏不堪,倒头就睡。

夜里做了一个梦,梦里又回到西安的城墙上。眼前依旧是漆黑的夜,耳畔依旧是淅沥的雨,脚下依旧是湿滑的城墙。我默然地站在那儿,身体隔着两重天地。身前是过去,身后是未来。

清晰的是过去。李白的醉态,杜甫的凄然,白居易的乐天派……都在夜雨中款款走来。

模糊的是未来。未来是什么样的?我看不清楚。但是,透过朦胧的夜雨,我隐约看到,一座城墙在傲然耸立……

城墙犹在,文化犹在。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