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二>文章详情

供销社资金引导汇报

作者:刘杨 2013-06-03

一、基本情况

县供销社系统由机关四个股室(办公室、财会股、资产托管中心、监审股),社直五个企业(农资公司、杂品公司、土产公司、车修厂、惠农农资连锁配送经营中心)和基层六个中心经济区供销社(瑶厦、于田、衙前、草林、左安、大汾中心经农资经营,担负起建设安全、高效、完善的现代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的职能;农业部门着力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和技术指导职能;工商、质检等部门负责对农资市场的检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二是整合现有资源。坚持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系列化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供销社系统原有的农资网点和经营人员,整合网络资源,以惠农农资连锁配送经营中心为龙头,在11个中心集镇建立农资连锁经营直营店,在相对集中、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行政村设立直营或加盟店,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实现了农资商品配送一体化、运输快捷化、服务直接化。

(二)抓规范管理,促进健康发展。一是规范农资连锁经营。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三农”的能力出发,建立规范连锁经营的作业标准,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证照、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规范。同时设立农资消费安全信息公示栏,公布工商、农业、质检等执法部门的监督电话,上墙三项承诺及有关自律制度。同时根据监管要求,在农资经营户中实行“二帐二票、一卡一书”(进、销货台账,进、销货发票、销售农资商品信誉卡和保证书)的农资商品准入制度。二是不断提高配送率。由农资连锁经营配送中心与连锁网点经营者签订经营协议,明确各自责任,确保规范健康发展。同时,分期分批对农资经营人员进行农资知识培训,增强其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三)抓服务延伸,促进功能提升。一是开展全程服务。广泛开展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延长营业时间、送货到村到户等多种便民服务活动,实行货源配送制、质量保证制、大户用肥用药档案制、农技辅导蹲点制,确保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拓展信息服务。建设农民信息服务网络,目前,部分农资直营店以及乡镇所在地的部分经营网点还配备了电脑,开展了网上信息交流。三是实行科技咨询和农技推广服务。以连锁经营网点为支撑,以农民自身需要为导向,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着力点,开展农资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活动,提升了农民的技术、经营水平。

四、主要成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社坚持项目建设必须与做大做强社有企业相结合,必须与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必须与本系统实情相结合,必须与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力相结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建设队伍,确保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一)规范了农资市场。一是价格得到规范。通过农资总经销、总代理,实现规模经营,争取厂家优惠价格,减少中间环节;实行商品统一配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经营成本,保本微利经营,从而稳定并平抑了农资价格。二是确保农资市场安全。健全的营销网络体系、规范的经营机制、良好的品牌效应、诚实的企业信誉,有效地营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农资市场环境,从源头上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促进了生产发展。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依托农资连锁经营网点,通过贴近农民的方式,把连锁网络终端延伸到乡村,使农资及时快捷地从生产者手中转到千家万户农民手中,使农资经营网络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二是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农资连锁网点,将新型、前沿的技术、品种进行推广,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节约、高效。

(三)提高了农民素质。一是提升农资利用水平。依托农资连锁网络,着力开展各种类型的农资技术培训,逐步提高了农民对农资产品科学使用能力和识别能力,并使其掌握科学的操作规程。二是增强农民经营能力。通过农技的推广使用,增加了农民的信息量,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整个农资、农产品市场,实现了由过去“靠天种田”到现在“靠科学种田”的转变。三是提高了农民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农业技能、信息化培训,引进使用农资新产品,促使农民主动学习新的种植技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

(四)赢得了社会好评。一是通过开展“个十百千”活动即建好一个龙头企业,评选十佳直营(加盟)店,组织百名农技人员进农家入田园,抓好千户项目实施反馈,激化了项目建设的热潮,在农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赢得了社会好评;二是扩大了舆论宣传,今年以来,先后在中华全国总社网站、省供销社网站以及中华合作时报、日报、山报、卫视、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发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