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二>文章详情

《活着》有感1

作者:鲍溪源 2018-10-22

今天是迎新日,早晨出门见处处亦是青涩的脸庞,写着憧憬。似乎两个多月的休整已经足够让他们沉淀下来,从他们脸上再也窥探不出其他情绪,外人也不得知,当他们手握录取通知书时,或喜或悲。过去总要成历史,无论如何,四年的大学还是要在这儿度过,失败者也应承受这样看似巨大的“磨难”。

迎新总归是忙乱的,志愿者的辛苦从他们被汗水浸湿的衣裳便清晰可见。中秋假期道路想来也是混乱的,我便来茶谣躲了清静。这地儿安静,除了偶尔会有人来喝茶聊天,大部分时间还是清然自得的。茶与书是绝佳的组合,茶的醇香和书的墨香真真是让人身心怡然。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现在的记性不如从前那般好了。常常读一本书,读到临了却怎么也记不得前文写了些什么,甚是苦恼。便渐渐地养成了读半本就拿文字稍稍记录,也不枉费品一本书的时间和精力了。大半天断断续续读了半本余华的《活着》,他的文字还是让我感动的,特别是在某个地方会特别触动人心。书不如影视剧那样给人最直接的心灵冲击,没有情感充沛的言语,也没有略显浮夸的动作,更没有恰到好处的配乐。书不容易催泪,但读《活着》是活生生地让我眼里总是噙着泪,我知道,要是流下来,那,一定是苦的。

余华是纯粹地写这本书的,纯粹地写巨大的磨难下也从来不会有绝望充斥,没有加杂任何华而不实的东西。越是朴素的文字,越是有力量。我很欣赏想书中福贵这样的人,一生磨难,年少轻狂虽也浪荡得令人发指,暮年之际还能这般清楚自己的经历,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和盘托出,没有任何遮掩。余华说,他是那种能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人老了,什么都明白了。福贵父亲在知晓福贵败了家后的言行令我感动,年轻时自己浑浑噩噩骄奢度日,让原本家底厚足的徐家元气大伤。不想,坏基因也注定是要遗传的,徐家终是在福贵的手中消失殆尽了。因此,没有过多责骂,苦苦嗟叹之余也再三嘱咐福贵要尽了还债的责任。这是活了大半辈子的感悟和释然吧。

福贵年轻时,赌博、嫖娼、打女人、骂老子,种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也当要背上千刀万剐的罪名了。古说严父慈母,福贵的母亲正如大多数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母亲形象,即使面对这样混球似的儿子,终归还是溺爱的。

母亲的伟爱让我念家。这是第二个不归家的中秋,想着家里应是团圆的,除了几个小辈在外求学。一个人的时间愈发难以打发,只能看书聊以度日,花了一日便看完了整本书。福贵的妻子家珍是极善良的,本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竟也能逆来顺受。常理来说,这样破碎不堪的没落家庭,加以不会疼爱她的丈夫,就算她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也是不会遭来怨言。然而,她非但没有逃离,反而千方百计地回到这个家庭。在苦难的袭击和病魔的侵扰下,她是那样的无坚不摧,像一块生锈的似得渐渐润了色,增了韧,泽了钢。

福贵的一双儿女都命途多舛,最后死在了医院。儿子有庆自打生下来就没过过好日子,就连好不容易上的学也都在拔草放羊的匆匆里捱过了。想来也是,在那个年代穷苦人家的孩子是没有所谓纯真的童年的。有庆的死是高尚的,倘若在当今时代,献血而逝的人是要被称作英雄的,赞赏褒扬这些尚且不谈,光是慰问金那也是相当可观的。可,有庆死了,什么都没得到。福贵的女儿凤霞是个令人心碎的人儿,幼年高烧让她丧失了说话的权力,家庭的负担剥夺了她的人生自由,儿子苦根的出世消耗了她最后的生命。

福贵的女婿万二喜和外孙苦根像福星一般地出现,但最终这两颗星还是陨落了。

于是,只剩了福贵一人。这一生,命运跟他开了无数个并不好笑的玩笑。一生与命运抗衡,直至老了没了气力,与老牛相伴相守在田野,靠最后的一丝信念活着,为活着而活着。

为活着而活着,这容易,也不容易。活得纯粹,但谁能活得纯粹而心甘;绝望不存在,那也是在所有的绝望消磨了你所有的希望之后;眼泪的宽广能包容一切,释怀一切。巨大的灾难后,生活还是要继续。因为没有资格抱怨命运,更没有权利抛弃命运。

也读到不少人写《活着》的感悟,大多雷同,都是在时代和社会的背景下剖析福贵一家的悲剧,强调的是那个时代的悲哀。我并不反对这样的视角,时势能造英雄自然也能毁灭不幸的人。我没有什么全新的视角,也只是在泛泛而谈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可我觉得,写内心深处的感受远比批判冰冷的社会现实更动人。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