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汉语词典里有多种含义,其中一种基本含义用来表示方式方法,如: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等。读书亦有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古时的先贤圣人就已对读书之道有了论述。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即便是在行军打仗的路上也手不释卷。毛主席在读书时有一个习惯,边读边做批注,一本书读完,书上圈圈点点记满了自己对于这本书的独到见解和心得,这种读书方法,可以说读到了书的精髓,对书读到了心领神会,读到了融会贯通。
记得在中学上语文课时,老师在讲解课文本身的同时,都要介绍作者身处的年代,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和隐含的深意等,以便我们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和记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还记得自己挑灯夜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时的情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跟随着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一波三折的命运和心路历程一起呐喊、一起悲伤,一起欢乐,一起感受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转变的渴望。一个时代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在帮我深刻认识一个时代的同时,我也为路遥的创作谈《早晨从中午开始》而感动。
当社会跨入了网络、电视的时代,也让我们有机会“面对面”的感受一些作家和著名学者的读书之道。央视的《艺术人生》、《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等栏目成为我的最爱,其中犹爱《百家讲坛》。从于丹《论语心得》到易中天《品三国》、从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到曾仕强讲解《周易》,从赵晓岚慷慨激昂讲述《金戈铁马辛弃疾》到郦波洒泪主讲《风雨张居正》。学者们精辟的论述,不同的审视角度、尊重历史又批判历史的解读方式,独到的见解让人拍案叫好。让我认识了一个灰色的孔子、有温度的孔子。一个不同于历史评述的曹操,令大多数人百读难得其解的《周易》变得浅显易懂,跟随主讲人跨越千年进入伟大词人辛弃疾和一代名相张居正的内心世界……让人重新审视历史,审视历史人物。在这些讲稿的背后无不闪烁着学者们思想智慧的火花,带着问题去探寻,带着思考去研究,学者们的读书之道可见一斑。
道在汉语词典里还有一层意思,代表着技艺和文化。如:茶道、剑道、书道等。人们品茶、论茶,欣赏茶艺表演,茶道所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代表和象征。在电影《笔中情》中,赵旭之从公孙大娘舞剑当中悟出了书法的真谛,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读书亦有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鼓励人们从书中汲取营养的同时,更是一种读书境界和精神的体现。“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人们把书比做是伴侣、是粮食、是空气、读书可以带给人们精神的品格和力量,带给人勇气、信心、乐观、坚强、梦想和爱,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世界、让我们带着梦想向着岁月深处进发。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鲁迅的《彷徨》、《呐喊》,五六十年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八十年代初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九十年代的《白鹿原》《狼图腾》等应运时代而产生书籍,无不带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迹。真实的反映出在那些年代人们的精神诉求和理想。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品格、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人生》中高家林面对人生的艰难选择。狼一样的团队精神品质是无往不胜的保证。至今,重读那些书依然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在带给人启迪、带给人共鸣的同时,也带给人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
读书是一种文化、代表了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精神!
1616年4月23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和秘鲁的阿尔西拉索·德·拉·维加相继辞世,为了纪念这些为世界文学史做出杰出贡献的文学巨匠,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也体现了对书籍,对知识的尊重。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