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莫泊桑《羊脂球》大约是在初中时吧。当时这篇小说是收在《一生》这部选集里的。那时的我是很内向的,没有朋友,也不敢交朋友。但那时的我却很喜欢看书,如饥似渴地从书本里汲取知识,汲取快乐。别的同学都在三五成群地到处玩耍时,我却独喜欢一个人窝在家里小小的天地里小小的床上看书。也正因为如此,我的视力比其他同学堕落得更早。于是,某天,就在小小的学校里小小的图书馆里抱回了这本厚厚的集子。可是,事隔多年,现在回想起来,我比别人看的书也未必有多多少。但这篇小说却是始终让我回味至深。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法军在这次战争中战败,拿破仑三世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大片领土,干下了无数烧杀淫掠的暴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奉行卖国投降政策,同敌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并且血腥地镇压了巴黎公社革命。法国资产阶级的卑鄙自私和出卖行为,是造成战争失败、使民族蒙受耻辱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个被鄙视的善良的妓女羊脂球为了救大家而去服侍普鲁士军官,事后当大家安全时却又开始嘲笑鄙视她。莫泊桑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莫泊桑无疑是世界讽刺文学的大师级人物。
羊脂球是一个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具的女子。她很善良,能在逃难的背景下将自己篮子里的面包、果品给素不相识的人充饥解渴;她为他人着想,她为了能使旅客们不再被普鲁士军官囚禁在旅店,忍住了心中的委屈,甘愿受军官玷污。但却因为她是一个妓女,一个卑微的妓女,与她同行的人就用蔑视的眼神、尖酸刻薄的话语去羞辱她。但他们这些自恃身份高贵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羊脂球呢?他们真的高贵或者高尚吗?不,他们是自私的。在危险的时候,就要求羊脂球去违心地服侍普鲁士军官;等到一切都安全无事时,却又好像忘记了羊脂球对他们的恩惠,就连看起来很慈善的两位老修女,也不愿分点食物给她。和他们相比,羊脂球无疑更加高尚得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这样,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呢?在现在的社会中,翻脸不认人的事情多得很。在需要的时候,往往把自己认为很下等的人当作上帝,希望能从他身上得到需要的东西,无论对方是乞丐还是绅士,都会弯下“尊贵”的腰,露出难得的笑脸。《羊脂球》中那些所谓的上流人士,起初觉得与羊脂球这个妓女坐同一辆马车非常耻辱,到了要瓜分羊脂球的食物时,他们就成了一条哈巴狗,不住地向羊脂球点头哈腰,不住的赞美她的美丽和善良,不怕“低贱”的食物有失他们“高贵”的身份,甚至为了羊脂球的身世而艰难的挤出一滴浑浊的眼泪。从这里看来好像是对方的地位提高了,但实际上是他们自己的地位降低了。
记得前几年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妓女的自白书,其中有几篇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我相信那是她们凄凉身世的真实写照。在那之前,我是非常鄙视妓女的。而在看了那些文章后,我开始对妓女有了新的看法。并不是所有妓女都是自愿堕落的,她们中有一些是情境所迫。对于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具体分析情况再作出具体的结论吧。让人所不齿的是,一些貌似君子的人在那些帖子下面居然留下许多让人作呕的话。当时的我很受触动,写了一篇《假如我是妓女,你会娶我吗?》,而后,我在朋友中也征集过意见,普遍的回答是:“不会。”他们普遍认为妓女可以从良,但只要嫁的不是他们就行。这种回答无疑还是对妓女心存排斥,即使妓女从良。想想看,即使自己换作男人,或许也未必能够接受一个曾经不洁的女子吧?
但是,对妓女或者对许多有过过错的人就该永远抱着这种歧视的观念吗?我个人认为,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没有过去呢?谁没有犯过错呢?在你用一根食指指着别人指责别人犯错时,是否想到那剩下的四根指头正对着自己?那么,对别人的过错,是否应该宽容点呢?答案是肯定的。
羊脂球沦为妓女的原因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她的善良却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那些虚伪的“绅士”和“淑女”们却紧抓着她是妓女这一个污点而鄙视她,嘲笑她,甚至作贱她。甚至在羊脂球救过他们后,马上翻脸不认人。这无疑是具有极大的讽刺意义的。法国资产阶级的自私与卑鄙于此可窥见一斑。
我个人看书从来都是从感性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因此,也从未从文本构成的角度去分析作品。这里借鉴一下研究者的观点。《羊脂球》的艺术特色:(1)最突出的特点是巧妙的情节构思,合理的布局结构。(2)细致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3)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比手法。(4)亦庄亦谐或明庄暗讽的叙述风格。
一部小说,就是一个社会大舞台。莫泊桑的人物长廊丰富多彩,展现了十九世纪末叶法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众生相。通过阅读,我们似乎被带回到了上个世纪,生活在这样一群人物之中,亲身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莫泊桑笔下,我能读到他对贵族们寡廉鲜耻的抨击;对小资产阶级爱慕虚荣风气的讽刺,对拜金主义丑恶风尚的鄙视和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还有他浓浓的爱国情怀。莫泊桑的特点,正是那种非凡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在平凡的小事中发掘出发人深省的篇章,他不像老师福楼拜那样思维缜密,也不像同时代更胜一筹的左拉那么睿智,但是他的文章短小精悍,包罗万象,读一读会有不少收获。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