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三>文章详情

果 然

作者:牛昱涵 2014-04-07

《悲惨世界》里,有这么一个长舌妇,这样议论苦命的芳汀:“我早就猜到她是那种女人,可不,果然!专门跑了一趟弄了个明白,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这钱花得我心里舒坦!”。那个“果然”,听得我心里一颤一颤。好一个“果然”,好一个“刨根究底不留疑惑”!把柔弱的芳汀,再一次推入无尽的深渊。

名著善以典型概群体,我深信不疑。直到现在,我们生活中还充斥着这样那样的“果然”:

“楼下老李一家都不高兴,我猜是他女儿高考没考好,可不,我表弟的同事的孩子和她同班,一问,果然,一本都没考上!”

“瞧瞧那豪车,单位新来的小王一定有背景。嚯,果然!她老公是个局长!”

语气中,流露出洋洋得意,喜不自禁,仿佛被隐藏的真相,只是那孙猴儿,任你怎么翻云覆雨也逃不出我如来的掌心。又像是早已挖好的陷阱,只等着你跳下去,然后抚掌:“哈,果然!”

他们极感兴趣暗自揣摩的是什么?是少女怀春的心思,是羞于启齿的私情,是缄口不言后的内因,甚至只是以卑鄙小人之心度坦坦荡荡君子之腹。而猜测并终而“果然”的原因是什么?好奇?打住打住,又不是五岁稚童,哪儿来那么多对新世界的不解。我不想把这归咎为求知,求知是神圣的,一定。在我看来,这便是可悲的无趣。

而更加可悲的是,发出这声“果然”的,大多是中下阶级的平民,大多也有着一抓一大把的不顺心。《悲惨世界》里的那个长舌妇,也只是一个贫苦的女工,那些向更弱者挥刀的,往往是受到压迫的的弱者。那阴险的猜测,自以为意的果然,来自于纸迷金醉的社会,内心极度空虚无聊无法满足;来自于经济物质压力下,胸中的积怨无法排解。于是那空虚,便要用挖掘劲爆的八卦新闻来填补;那抑郁,只得通过找寻比自己更惨的事,更落魄的人来自慰宣泄。

可怕的是,这种心理,这种现象,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而越来越常见。一些小道消息,八卦新闻刚被传出,总能马上被刷上热搜,然后,围着的一群吃瓜者一阵兴奋,发扬刨根究底、辩证求解的精神,查找蛛丝马迹,探寻隐秘证据,慎重思考,严密推断,得出一个自认为无懈可击的结论:“这个歌手一定干这个事超一年了”又或是“这个女明星一向行为不检点。”津津有味,不亦乐乎。等到有好事者终于把真相扒出,那些猜中了的,洋洋得意,如我前文所描述,满意地来一句:“可不,果然!”而那些没猜中的,总能于劲爆与惊讶中寻得些所缺的快感,然后再接再厉,下次继续。

好一出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那些花边新闻可耻的点击率、播放量,或许昭示着正日益扭曲的人性和逐渐堕落的社会。我希望不会是这样,我不愿这成为“果然”。可这确实可以,让一件事在一片“果然”声之中益发恶化发酵,不可收拾;让一个人被迷茫空虚所埋葬,泯灭于不可轮回之境;让一个社会,因虚伪和不信任渐次低温,终成为雪洞桎梏。走在街上,尽是猜疑与陌生,互看一眼,都是含着“果然”的嘲笑。

想想便一阵发冷。我不要这“果然”,我们该怎么办。不挥刀向他人,便应反省自己的内心。在巨大的繁华之后,须得有一种内收的形式。有一颗平淡的心,是“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山水的最高境界,看人也一样。我们不该有那么多“果然”,“果然”该用在自己身上。我尝试用“果然”造一些该有的句子,“他大胆预测基因新理论,经过多年实验努力,果然,成功了”。这例子未免有些俗套,但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许许多多这样的“果然”,会推动这社会有条不紊向前迈进;每个人摸摸胸口,都会感受到一颗沉甸甸的心。

或许,不,一定会有一天,这会成为现实。到时候,我定要洋洋得意地来一句:

“可不,果然!”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