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三>文章详情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作者:朱昊平 2014-02-02

习惯上还是喜欢以孩子的价值观去评判剧中的人物,那么女主角周蒙无疑是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好人,还有她爸爸,还有宗禹、葛俊、戴妍…李然呢?他,只是个人,只是刚刚被我从畜生的边缘拉回来的人而已!使我把他从牲口那头拉回来的唯一理由是――他尚没有摧残周蒙的肉身。至于周离,终究还是没有资格跟他们相提并论的,甚至,根本不值得一提,抑或偶尔提及,也只是因为他是周蒙他爸的爷爷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罢了,多少还搭上点亲戚关系。

周蒙,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小女孩,从外形到言语。“爸爸,晚上我跟你睡吧,让哥哥嫂嫂住我房间”,完全没有成熟女孩的矜持与羞涩,俨然一个童心未泯的小姑娘。然而就这样一个让人看一眼就想要疼爱呵护一辈子的小天使,竟被恶毒的编剧选作摧残的对象,只为使单薄的剧情增添一些砝码,以博取世俗对剧情的关注与认可,可恶!“玩人丧德”,可见这头驴在现实中也不会是什么好鸟。

在故事开始之处,我们习惯性地用男人的目光对女主角的体态容颜评头论足一番,我以为,周蒙是输给杜晓彬的(碟片上只印着李然跟杜晓彬的头像,似乎也默许了这点)。而且相比之下,杜晓彬更独立,更有个性,也更有才华。随着故事的深入,才体会到导演的用心,只有如此娇嫩、柔弱的江一燕才能比较突出地体现周蒙的单纯,才能比较成功的塑造这样一个绝望、无助的悲情人物。由始至终,她都是被动的,从故事的一开始被“诱拐”进男厕所到剧尾被拥入怀,以至包裹的衣衫里头的那颗心终究难逃累累伤痕、鲜血淋漓的劫难,再也经不起一点点的风吹雨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她?

李然,一个徒有外表的小白脸,总是肆无忌惮的在伤害别人,之后还要装着一脸无奈甚至无辜的样子,更可气的是还要竭力地表现出自己是个很负责的男人,这点从他跟杜晓彬的那些对白可以看出,“即便你没有怀孕,我也会跟你结婚的”,“这就是我要呆的地方,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般虚伪,实在让我作呕。事实上,正如杜晓彬所说,他对她的爱只是施舍,那个所谓的家就是他为掩饰自己虚伪懦弱的心灵的唯一救命稻草,是别有用心的。所以杜晓彬用“扔”这个字眼,我是赞同的。如果不爱还硬要为自己所谓的“负责”死死缠着别人而不撒手,如果爱却因为自己所谓的“负责”负心离去而不回头,结果毁了别人一生的幸福,同时也埋葬了自己的幸福。这种人,应列入鲁迅笔下的“落水狗”之列,是该被痛打的。

或许我是极端的,感觉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又或,我根本就没看懂。

周校长是我深爱的一个角色,可能是出于个人对陈道明的偏爱,也可能是他跟我爸有些形似(特别是那双眼睛,还有额头)。剧中的他尽管是个大学校长,但他却不以他的睿智和博学征服我们,他用来捕获别人的利器是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真实,感人。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优雅,每一次微笑都无一例外的震撼人心,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富有哲理。最让我震撼的是在他去世之后信里嘱咐周蒙的哪些话:“最让爸爸伤心的莫过于想到我走之后,你整日泪流满面的样子,或许做爸爸的太过不尽人情,但是,悲伤要适可而止,过度的悲伤会对身体不好,你千万不要让爸爸失望”,当周蒙在江城小学当实习老师因为她的善良和单纯而被解雇之后又想起爸爸的话:“当你感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时候,不要灰心,不是你一个人有这样的遭遇,要学会坚强的去面对、应对这一切”,还有,周蒙独自一人在偏僻的小山村教书,晚上心里倍感孤独时爸爸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我不在你身边了,有时侯难免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你的敌人,但也是你的良师益友。我希望你能够学会享受孤独。”…这些话应该是剧情发展的点睛之笔,我的感动大都来自于此。

或许打动我的是陈道明的个人魅力,但是,只要有感动,Who cares! 如果我是个女孩,不知会不会得传说中的相思病?呵呵…因为,对他,我一定不能抗拒!

至于剧情本身倒不是那么打动人心,但也算不上俗套,它基本上是否认爱情本身,爱情在剧中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这点我有些反感,觉得这样显得有些刻意和做作。剧中的幸福与甜蜜只存在于零星的回忆里,而且远远小于悲伤和心酸,以至于后来被完全淹没。这又是让我难于接受之处,因为故事开始,爱情美好的让人心醉甚至妒忌,以至于怎么也不忍心去接受后面的结局。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期望总是过于苛求,也许这就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吧。

最后引一段使我产生共鸣的话:

“所谓青春期的爱情永远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怀念,不论是甜蜜的还是痛苦的,到最终都会成为记忆,而且不可避免的是美好的记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激动人心、那么的难以忘怀。青春期的爱情就象一场梦,梦醒了,人也活得更真实、更现实了。然而,梦是一定要做的,梦也是一定会醒的,仿佛人生的必然经历,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成熟了。就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一般的自然而然。是幸还是一种不幸,相信每个人的体会和答案都不尽相同。无处安放的青春,也许,青春根本无需安放,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青春要么藏于心底,要么灰飞烟灭,全凭自己。”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