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大众数学意义下的数学教育体系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由于人受先天因素和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兴趣爱好的发展等方面,呈现出多层次性,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在大众数学教育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的问题,只有人人发展、层层提高,才能整体进步,才是成功的大众数学教育。下面结合个人在“小学大众数学教学研究”中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学情,分清学生层次 教师在接一个班之前,必须认真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层次清楚。我在接受每个新班之前,首先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完成作业情况,将学生分成A、B、C、D四层,并且每个层次中有几个人,是哪几个人,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每一次学习过程评价之后,都认真分析掌握情况,作一次层次调整。第三是每节课之前都要对学生上节课的表现情况从三方面分清层次作好记载,对学生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要能分清层次。这样教师对全班学生都能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才能应用自如。 二、熟悉教材,理清教案层次 教师在深入了解,分清情况以后,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教案有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让少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吃得了”。在预习中,根据了解到的学习情况,所设计的题目内容尽量大众化、生活化,既要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又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使他们能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 例如我在教“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9时,在预习中设计了10-几和9 ()=12的题目,让遗忘了的或根本没掌握的同学熟悉已学知识,为12-9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教案中,对提问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易到难,层层兼顾。例如我在教“图形的拼组”时,简单的拼组问题让平时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答对者并给予及时鼓励;较复杂的拼组问题,让基础好的同学回答以后再让基础薄弱的同学复述。这样设计问题能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练习的设计也要有层次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要设计和例题相仿的题目让他们反复练习,等他们掌握之后,再出一些稍变化的题目让他们练习。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设计有变化、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让他们练习,让他们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有创新意识的同学,要让他们自己设计、创编一些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题目,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经过如此精心设计的分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提高的机会,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可以说是每个人都可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就感,所以他们学习兴趣倍增,会有“亲数学”的感觉。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