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课本精彩段落,引导学生片段写作(教学案例)
汪月群
一、 背景:
学生在考场作文中,经常会出现内容空洞无物、空喊口号或不够具体形象等失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生活中缺乏观察,不懂善用细节描写。如:《那一次,我体验到幸福的滋味》有的学生就先记叙一件事情,最后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那时,我真的很幸福,我体验到了幸福的滋味。”给人的感觉非常粗糙,至于幸福的滋味到底是什么滋味,却只字不提,不描绘。这样,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内容不充实、感情不真挚。所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描写手法,显得非常重要。
二、 案例: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深沉、含蓄的父爱就蕴涵在那青布棉袍的背影里,所以第六段“父亲为儿子艰难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成为我们重要的欣赏段落。这里,我就仅以这段的欣赏为例,展示如下:
(一) 拟几个问题,引导欣赏:
①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请同学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② 满怀深情地朗读此段落,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想想作者是使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客观写实的白描,细致入微的细节)
③ 作者之所以能写得那么动情,那么感人,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认真观察,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会等)
(二)再举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进行细节描写的鉴赏。
严监生的两个指头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了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我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吴敬梓:《儒林外史》)
葛朗苔的眼睛和手
未了,终于到了弥留时期,那几日老头儿结实的身子进入了毁灭的阶段。他要坐在火炉旁边,密室之前。他把身上的每一齐拉紧,裹紧,嘴里对拿侬说着:“裹紧,裹紧,别给人家偷了我的东西。”
他所有的生命力都退守在眼睛里了,他能够睁开眼的时候,立刻转到满屋财宝的密室门上: “在那里吗?在那里吗?”问话的声音显出他惊慌得厉害。
“在那里呢,父亲。”
“你看住金子!……拿来放在我面前!”
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子上,他几小时的用眼睛盯着,好像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也像孩子一般,他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有时他说一句: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敲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給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态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努力送了他的命。……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苔》)
简评:细节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基本单位。社会环境和人物的完整描写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组成的。细节描写的特点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具体的细微事物作细腻逼真、具体生动的描写。文学作品有了细节描写,才能做到按照生活本来的生动的面貌反映生活,使文学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并富于生动性和真实感。一个中国的封建社会,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吴敬梓和巴尔扎克都描写了吝啬鬼。都通过细节描写达到塑造人物形象,达到令人震撼的阅读效果。
(三)引导学生模仿段落,进行片段写作:
① 请同学认真观察某个人在某种场合下的“哭”和“笑”,用描写的方法描绘下来,形成200字以上的片段,尽量做到使读者随文字表达因之哭,因之笑。
② 讲评学生的片段习作:(还是发现存在缺乏细节描写)
③ 重新修改成文。
三、 启示: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化大为小,一个个去击破。可以先从片段练习抓起,寻找一个突破口,强化操作,提高认识,逐步养成写作习惯。而这可以凭借语文教科书的文本段落,从课内走向课外,从阅读走向写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