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再摆弄起电路零件,听蜂鸣器鸣叫;每当我再次栽培一些小植物,看嫩芽儿一点点茁壮成长;每当我再次看水的波纹,看漩涡,水花与水波扩散,都会想起第一次做的硫酸铜结晶实验。
我看到这个实验是在一本有关科学的漫画上,硫酸铜那幽深而晶蓝的结晶以及在阳光下那莫测的反光让我喜爱不已,便与爸爸做了这个实验。
那时,我对实验很不熟悉,什么方法,什么步骤也一窍不通,连准备器具对着书,照着说明单也找不清楚。刚开始对实验挺绝望的。还是爸爸与我一起看着书规划了实验步骤,才开始进行实验。
许多危险的器具让我望而生畏,这个也有毒,那个也有毒,这个不能直接接触,那个也不能接触。小心翼翼了半天,才好歹拿出硫酸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称、玻璃棒、烧杯、药匙及一些辅助物品来。
实验开始,我和爸爸称出了3克幽蓝的硫酸铜一一依旧小心翼翼,颤颤巍巍,因为电脑上说皮肤接触硫酸铜,会出现很多疾病,现在想来,对于家里纯度较差的那点硫酸铜,碰也没什么大碍,称好后,将硫酸铜加进了大概30毫升的水中。
下一步就是加热并溶解了,点燃酒精灯,这我还比较在行,因为早已点过多次了。点燃酒精灯,推到三角架下,放上石棉网,放上烧杯,一气呵成。而搅拌,爸爸看我抓着棒在里面乱捣一气,就把这活揽了过去,随着硫酸铜的溶解,水逐渐成了幽蓝的美妙液体,我仿佛入迷了,蓝色的溶液在我眼前晃荡。
溶液渐渐冷却下来,我们把它晒在了太阳下,等水蒸发后,结晶就形成了。
三天后,幽蓝的结晶形成,其中,还有一个由几块长方体组成的花朵。
我的第一个实验在幽蓝的结晶的光中落幕了。
晚上写作业时,小号拿来政治测试卷让安签字,一看分数67分,问他怎么才考这么点?小号说总分只有80分,按百分制折算67分等于82分,算是他有史以来政治这门学科的最高分,看他自我感觉还挺满意。真的拿他没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点也不假。
小号说英语和政治老师都在一个办公室,因为马老师总夸他,政治老师很无奈地问:“为什么你的英语那么好,政治那么差?”
大号的伤残等级评定结果出来了,医生鉴定为7级。拍片发现有一颗钉子脱落了,问大号以后取出来方便吗?他也不太清楚,上医院找手术的主治医生才知道,人家上德国培训去了,月底才回国。副手看了片子后说不算太麻烦,以后可以从后面把钉子冲出来。就是腿难看点,前面后面都有疤。
小号有点兴奋地说:“今天上了第一次化学实验课,感觉好有趣,用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每个人都发了一套实验设备,真的很好玩。你能不能也上网买一套,暑假在家我还想玩一玩。”
“再说吧。”先把眼前的小号搪塞了,也不知道这玩意危险不,安得了解清楚才能做决断。
记得曾经有个高中生,暑假在家做实验,愣是把家里的客厅给炸了。
中午睡觉时小号发现尽管自己的手已经洗得很仔细,可手指上还残留着硫酸铜的气味。
班里有同学挑头说暑假集体到九寨沟旅游,前提是不带老师和家长。小号说已经有10多个同学响应了,有男生也有女生。
问他:“告诉我是不是因为也想去?”小号点点头。他觉得最后一个暑假同学们一起聚聚挺好的。
想了想还是没同意,向小号解释了安的不放心,其他几个男孩子的个性安不了解,担心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缺乏保护意识,建议他暑假还是跟着安一起去旅游,想去哪儿都可以满足他。
小号还挺懂事,知道了安的顾虑后也就不再坚持了。
说起“实验”二字,总会另部分的科学爱好者感到振奋。不过,再谈到“萃取DNA”,想必大家已经满头雾水了吧!DNA可不是开玩笑的呀,搞不好的话……不不不,并没有采取血液样本进行解析那么夸张,要知道DNA存在于我们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只需提取口腔表皮的细胞就够了!
一大早的,我翻箱倒柜寻找实验仪器。“滴管……哦,在这!乙醇……看来得去附近的小市场买了!”顶着烈日,我去购进了一大堆试剂,万事俱备,看着满桌的器材,实验开始了!
我先带上手套,防止不必要的烫伤。随后便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架起三脚架,布上了石棉网,再往一个500ml的烧杯里注入300ml的自来水,又在烧杯中间放了一个100ml的烧杯,最后摆上漏斗,就OK了。不就,随着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超过1标准大气压沸点——100℃——化为气体附在漏斗上,经过不断积累和降温再次化为液体,并经过漏斗壁的引流,滴入小烧杯,当小烧杯被滴满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用经过“加工”的水——也就是所谓的“蒸馏水”漱口一分钟,再将漱口水用滴管提取5ml滴入试管,这是的DNA已经溶入水中了。因为DNA是无色的而且微小,所以要用配置浓度5%的氯化钠溶液1ml滴入试管,为的就是彻底分解细胞中的蛋白质组织使其聚集在一起容易观察。最后倒入2ml的洗涤剂用于防止DNA的溶解,在直接加热十五分钟等待DNA的成形,经过漫长的十五分钟,液体中已经呈现出几丝耀眼的乳白色,为了保护,我又滴入10ml的乙醇,大功告成!丝状物渐渐浮出乙醇层,这就是DNA!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实验,心中不经意间油然而生起一种自豪感。这或许是“第一次”所带来的吧!
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第一次让我做的化学实验是:明矾的结晶。
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用品。实验的用品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明矾、天平、烧杯、药匙、研钵、玻璃棒、纯净水和温度计。然后开始做实验。同时。我也憧憬着实验的成功。
在外公的指导下,我先用天平称出25克明矾,倒入研钵。我用研钵磨碎明矾,再把明矾分成两份,摆好三角架,在架子上放好石棉网,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中倒入100毫升纯净水。然后在三角架下方放上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接下来,在酒精灯加热水的同时,将明矾用药匙放入烧杯,一次两勺。每放一次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杯中明矾融化。外公不断地用温度计测水温,让水温保持在摄氏90度左右,当所有明矾都融化在水中的时候,熄灭酒精灯。然后,外公让我拿出小手指肚那么大的一块明矾晶体,轻轻放在烧杯中的明矾溶液中,当做晶核。
晶核溶解了一点以后,就停止了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我们把烧杯送到窗外仔细观察。一小时后,我看见晶核上布满了小小的结晶,它们看起来像一根根尖锐的针。第二天我发现这些结晶迅速长大,外形和原来的晶核很像,而原来的晶核已经像整个大拇指般大小。如果把它横过来看的话,它的左边有一些平整的三角型,其他地方则凹凸不平,而且很容易碎。
第一次做实验我学到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知识,例如:知道了明矾的熔点,知道了明矾的晶体是什么形状;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收获颇丰。
星期四下午第三课,我们在邵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大教室,一位陌生的男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科学课。
课一开始,屏幕上出现了刘谦变魔术的场景,只见刘谦轻轻地把一枚硬币向上一抛,硬币就不翼而飞了,这太神奇了,同学们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这时老师为我们揭了密:磁铁,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老师在屏幕上显示出各种各样的磁铁,这些磁铁形态各异,我们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有马蹄形磁铁,有轨道式磁铁,有方糖式磁铁等等。在这个有趣的环节中,我们渐渐忘记了上公开课的紧张,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接着,老师指导我们开始做实验。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两块条形磁铁,轻轻地靠近,突然,一股神奇的力量把这两块磁铁紧紧地吸在了一起。我又把它们的另一端靠拢,可这次他们俩就像一对闹了别扭的好朋友,各自掉头分开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老师说:“这是磁铁的特性——异性相吸,同性相斥。”老师又让我们小组合作,用磁铁取出水杯之中的大头针,又不能碰到水。我略加思索,拿着磁铁隔着玻璃杯去吸大头针,其他三位组员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大头针在磁铁的带动下缓缓地向上移动,最后终于离开了水面,被磁铁吸了上来。“耶!我们成功啦!”大家欢呼雀跃着,互相击掌庆贺。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呀!我们不仅学会了科学知识,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今天科学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星期四我们要上一节观摩课。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班都高兴地跳起来。都在盼望着那节观摩课的到来。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盼望已久的这节观摩课终于到来了。同学们一个个端端正正的等待老师的到来。”老师来了,老师来了……“我听着同学们笑声的说着并心想:这杰克我一定要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好为我们班争光呀!
老师说完了上课后,让我们先预习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今天要学习的是从”天圆地方“说起在这一课上我们要解决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是由什么构成的,地震是什么形成的。老师告诉我们麦德伦可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为了证明地球是球形不行再航海的路程中遇难。下面我来为大家讲讲的件故事吧!1519,麦德伦和他们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的艰苦海上航行,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应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亚里士多德也经过长期的观察,也得出了:”地球是球形的。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地球由基层结构合成的和地震是什么形成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左右,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地球中心部分是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地震是地幔在活动引起的。
在这节课中我懂得了地球是什么形的,地球由什么结构成的,地震是什么形的。只要我们平时认真观察就一定可以发现。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