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一>文章详情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作者:陈斌 2012-06-08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群众,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新时期小平精神的延续,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证明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透过实践检验真理才能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使中国更加强大,只有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儿女富国强民的中国梦!

一、中国要走改革之路要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79年小平同志在中国这幅巨大画图,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对其进行了勾画,从此,中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从赤地千里到高楼林立,从一贫如洗到丰衣足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能够说,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邓小平时代》一书是由美国作者傅高义所著。透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全景式描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完整回顾了伟人的一生。

小平同志大局观强,高瞻远瞩,视野开阔;意志力强,凡事首先思考党和国家的利益;性格坚忍不拔,一旦拿定主意,他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正是这些可贵的品质与其充满智慧的眼光,才能绘制出中国辉煌的改革开放蓝图。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历史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的开端,构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的出路只能在于打破一些旧框框,将经济建设确立为新的治国路线。

小平同志深知积贫积弱太久,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连肥皂、火柴、灯油都要凭票限量供应,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周边邻国发展迅速,压迫较大,正是基于这些事实,具有国际视野的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促成了真理标准大讨论,达成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共识。改革不代表激进,更不代表砸烂一切。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域差别很明显,人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凡事不宜搞一刀切,务必从左右两面来进行全面的分析,社会秩序稳定,干部群众坚持信仰,改革才能到达最佳效果。因此,小平同志在政策上愿意放手让地方同志大胆尝试,同时对缺乏经验的重大改革措施持续高度谨慎的态度。正是这种谨慎负责的态度,造就了中国地方政府的良好竞争氛围,有效的调动激发了人们的自主意识,最终促使了中国经济的市场选取。

这天我们回头来看,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正是他的坚持与坚韧,完美的诠释了发展就是硬道理,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大幅增强。

二、延庆要走生态之路走生态发展之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延庆发展的必由之路。延庆走的是生态带动经济的路线,没有工业的污染,只有绿色战略。近些年来,延庆在生态礼貌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实现了生态宜居、环境良好的目标。但是与生态文化建设相悖的问题还是存在的,这是历史积累的问题,是建设发展中构成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社会经济建设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生态礼貌的轨道生来,坚持走恒久的生态礼貌发展之路。

小平同志不断强调不能再闭关自守,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其中一个重点就是让干部有更多机会了解外部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这对于改变其思想观念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县领导干部在延庆经济发展方面,也要坚持放眼世界,从意识形态禁锢的队伍,变成了一支更加开明务实、以追求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的组织,使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建设美丽延庆,持续为我县经济发展带给强大动力。

要走生态发展之路就务必有一套适于生态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这套规划既要凸显生态礼貌发展战略,又要做具体细致的规划要求,要避免随令而变,因人而异,摸着石头过河等问题的发生,确实把延庆的历史文化保留下来,城市风貌显现出来,把不该建设的限制好,把不该改造的控制住。把规划变成社会行为,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全民意志的体现。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重在科学决策,加强管理,有效作为。首先是政府要加强管理,其次是群众要规范作为。政府掌握着超多社会资源,土地如何利用,城市怎样布局,要修哪条路,要栽什么树,都是政府说了算。这就需要决策机关和决策者有科学发展的理念,有知识对头脑的填充,有理智有效的作为,才能把生态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群众是建设生态礼貌的实践者、参与者,群众的行为决定着生态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政府要加强管理,把百姓的行为规范起来,把生态文化建设作为我们共同的行动准则和价值取向,才能把我们的生态礼貌建设好,才能把生态礼貌建设落到实处。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