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三>文章详情

积累

作者:韩蔚然 2015-11-29

什么是“日积月累”?它是一种沉淀,是在为成功打基础,是让万物得以升华的一个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没有前几日的严寒,哪来的那三尺寒冰?人生亦是如此,若没有努力,也不会成功;若没有每日的付出,哪有最后的收获?“一步登天”的事不可能,做事就如同爬楼梯,要是不一级级的向上爬,怎么会到达顶端? 其实,人生处处都要日积月累,就像是水要一口一口的喝,树要一棵一棵的栽,成绩要一分一分的得,字要一撇一捺的写------就拿我做题来说吧,有些题看似十分复杂,像是一道十分深奥的难题似的,实则不然,只要我们沿着已有的思绪一步步的向下推,就一定会做出来。而只要我们多做题,积累越来越多的题型,那么以后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题都会游刃有余。学习就是这样,如果没有一天天的努力、累积,最后也不会有一个理想的成绩。

积累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成功,还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一对叔侄跟随着一群淘金者来到了一片荒地,据说在那下面有一片很大的矿源。一年过去了,他们一无所获,于是便走了一大部分人。两年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挖到矿源,于是有走了很多人。三年过去了,结果还是和从前一样,可这时只有那叔侄了。终于在第四年,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那片荒地上他们开采到了矿源。要是没有前几年的努力,他们也不会得到最后的财宝。 所以说,积累源于坚持,我们越是坚持,“沉淀物”也就越多,我们也会越成功。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积累经验、积累能力,努力走向成功吧!

小小的水滴之所以能穿石,那缺少不了渺小的力量的积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要学会拥有一颗恒心和一双慧眼,积累渺小的力量,让它不断升华,变化成巨大的能量,才能“滴水穿石”。

积累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像细密的针线活,要一针一针地慢慢缝好。有些同学可能会厌恶考试,在考前只能拼命复习,但你们要知道,考试就是对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的测验,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光是“临时抱佛脚”,是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即便是成功,那也是暂时的幸运。这就足以证明积累的重要性。积累可以将生活经验加以总结、升华成更高的领悟,从而帮助更顺利地学习生活。

只要不小觑渺小的力量和有一颗恒心我们就能积累力量吗?我们还需要懂得积累适合自己的、正确的经验。若是不在意把错误的经验渐渐积累,那将演变成难以变更的坏习惯,危害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还需要一双慧眼,选择正确的经验加以积累,以成大器。

一滴水固然渺小,但千万滴乃至十亿滴凝聚成的力量却是我们不可小视的。石“穿”对人类来说,办到它是轻而易举的,可是又有谁愿化作那一滴水的力量去成就这一现象呢?这便告诉我们要学会积累,积累着看似渺小的的力量,日后将会化作巨大的能量。

一滴水,何以穿石?

有这么一个故事:

贝尔——电话发明人,居然上了法庭。

起诉他的人名叫伊莱沙·格雷,他说:“早在贝尔之前,我已研制成功一种利用电流进行传声的装置,这种装置能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但是这个装置仅能单向传送,不能双方互相交流。贝尔借鉴了我的装置。”

贝尔承认了这一点,他补充道:“我在格雷的装置上,将间歇电流改变为连续的直流电,这解决了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经过无数次失败,我又将装置上的一颗螺丝往里拧了半圈,仅仅0。5毫米,于是声音就能够互相传递了,电话宣告诞生。”

贝尔的回答令在场的人们膛目结舌,格雷也愣住了。最后,法院判决格雷败诉,只能单项传声的装置不能从只为电话。

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永不成功。“一般人”往往失败一次都就放弃了,于是成为了“一般人”;但有的人却可以失败无数次而不放弃,于是成为了贝尔。所以“一般人”者众,贝尔少。一个人哪怕失败了一千次,但他只要成功了一次,他就算是成功了;所以,无数次的失败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操练而已。

要有勇气去坚持一件事。富尔顿是个热心的美国青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莫过于轮船。1803年,他的第一次试验失败了,人们称呼他的轮船是“富尔顿的蠢物”。富尔顿毫不气馁,继续试验。1807年,“富尔顿的蠢物”又一次出现在哈得逊河,这次富尔顿随着他的“蠢物”名扬四海。但是,又有谁理解富尔顿当年继续试验所需要的勇气?

人生像是一场马拉松,不要求你一开始跑得多快,但你必须要跑完;这正如挖井,不一定非要四处开挖,但如果真的要真么做,就一定要到挖出水为止。历史证明,人生是否成功,不是由智力决定的,而是由毅力决定的:当你开始坚持去做一件事时,它也就开始由“不可能”变得“有可能”,再到“很有可能”。

滴水为什么可以穿石?因为水的毅力,它才能够以这小小的力量日益不停地击打石块,才能够滴水穿石。

哈佛大学给毕业生的一个忠告是:“爱迪生失败了一千次,而我们失败了一次,这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