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把这本书送给我,附上箴言一句:You are the lord of your world。时隔一 年,再次打开那本 32 开 200 多页的小书,一种厚重感扑面而来。 作者是古罗马的一位博学的国王,他在位期间,罗马帝国动荡不安,危机四伏, 因此他的一声几乎都在战争中度过的,相比于他的治国,他的《沉思录》却更为 伟大,他是马可·奥勒留。
作为斯多葛派的学者之一,马可同样注重实践,崇尚理性,他同样认为只有 物质才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物质的宇宙之中遍存着一种精神力量,此力量以不 同的形式出现,如火,如气,如精神,如灵魂,如理性,如主宰一切的原理皆是。 宇宙是神,人民所崇奉的神祗只是神的显示,神话传说全是寓言。人的灵魂也是 从神那里放射出来的,而且同样要回到那里去。他同样认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是 按照宇宙之道去生活。人生除了美德便无所谓善,除了罪恶便无所谓恶。所谓美 德,主要有四:一是智慧,所以要辨识善恶,二是公道,以便应付恶和分际,三 要勇敢,藉以终止痛苦,四要节制,不为物欲所役。外界之事物,如健康与疾病, 财富与贫穷,快乐与痛苦,全是些无关轻重的事,全是些供人发挥美德的场合。 人同时又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对宇宙整体负有义务,应随时不忘自己的本分, 致力于整体利益。有时自杀也是正当的,,如果生存下去无法尽到做人的责任。 时隔几个世纪,我们细细审视这些观点,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些观点稍有不颇,作 为一个个体,我想我不需要从一个个哲学的体系去探讨,正如马可·奥勒留本人 并不是在做哲学的探索,他只是反省,他只是在表现一种道德的虔诚,而我,也 只是在思考。
记得一位心理医生精辟地把人类的一切心理疾病--抑郁症、强迫症,把人 类的一切心理现象--恐惧、忧郁、迷茫,把人类的一切不良行为归结于三个哲 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而活?,弄清楚这些问题太重要了, 不求全要有很深刻的哲学思考,但求让自己清醒为何要活在这世界上,要往哪个 方向走?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但要首先认识自己啊,这一点并非易事。“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一个死角就是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审视过去, 去反省过去。”去跟自己对话,看看自己的过去怎样的吧,但我毕其一生的努力 是为了做一个幸福的自我。我希望人生是向上的,我想要在这件事的时候也能清 楚地知道我将何去何从。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不古、贪婪疯狂的世界里,每天 都有各种肮脏的事情发生,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价值观万花筒里,在社会的大染缸 里,应该遵循一个怎样的指引才能达到幸福的彼岸呢?
“如果你做事能从正确的理性,诚恳地,勇敢地,从容地,专心一意地,保 持内心的纯洁神圣,好像现在立刻就要把它奉还给造物主一样,如果你能把握这 一点,别无他求无所回避,而满足于所准许的目前的活动,谈吐一言一语均不失 大胆的真实,那你一生将是幸福的了,没有人能阻止你。”马克·奥勒留如是说。 这是他说的内心秩序。我们需要理性、慈爱、谦逊、真理道德和规律来将它维持 在一个平和宁静的状态。这些将是我们幸福的筹码,是我们内心的指明灯。马克 反问,“一盏灯未被破灭之前是闪耀光明的,难道你在未死之前就先丧失了你内 心的真理、公道和自制力?”无论如何,应当有所坚持,用理性的灵魂去守护幸 福。人,应当是自己的主人,无论外界怎样,我们能把握的是自己的理性。他说, 我今天脱离了一切的烦恼,也可以说抛弃了一切的烦恼,因为烦恼不在外面,在 里面,在我们的想象里。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就要把内心的神明保持的纯洁无 损,使之成为一切欢乐和痛苦的主宰,做起事来不要漫无目的,亦不存心作为, 不要受到别人的有为和有所不为的影响,更进一步,要迎受一切发生或注定发生 的事情。因为无论其为何事,都是与我们同一来源--自然,只要是合乎自然之 道的,就是美好和谐的。
那么,时下卡扎菲、利比亚的战乱,贫穷与困苦,道德沦丧、各种欺诈丑陋, 各种膨胀的欲望,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拼爹主义仇富情节等等的出现为何是这 样的猖獗呢?人们在这样的环境,如何才能保持一个有秩序的内心去体验生命的 本质和生活的艺术?20 岁,我们血气方刚,追求财富和名誉应该到一个怎样的 程度才不会迷失自我?外界的“鸭梨”这么大,怎样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正直 地去思考呢?
“做一好人!”,“有一颗高贵的道德灵魂”,“附带着审慎与尊严去做任何一次内心的判断”,这是在书中得到的答案。
当我们对世界做一次鸟瞰,看看那无穷无尽的人丛,无穷无尽的仪式,风暴 或平静地航行,以及由出生而盛年而老死之人生变化,大家一定很多感慨,正如 我在看这个纷繁复杂、骚乱不安的世界一样,但如果有神灵存在,他能唯一从人 那里夺走的也只有现在,我极其认真而虔诚地思考我个人的过去、德行,极力想 去追求一种自我自由的幸福,我光明磊落地思考了,但同时也要付诸行动。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