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着色
人生就像一张纸,只有那么大去勾勒出生命的色彩。每一笔涂抹,都要是绚烂的一笔,这样才有了意义。
我用心去聆听这个世界,用爱去装点这个世界,用梦去亲近这个世界。生命的颜色是“断肠声里忆平生”的灰?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红?还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的青?其实我倒认为,它是每个人内心所浓郁的情幻化而成。
我用浓浓一抹绿在生命的纸上涂染,这抹绿叫做情。是深沉的亲情——意味着的深绿,是年轻的交流的心所命名为友情的翠绿。
从呱呱坠落人间的那一刻,那一笔绿色开始起笔勾勒。父母的爱无声无息地萦绕在身边,让我一不留心就忘却了。恰似氧气一般让我无可觉察。我在这种爱之中成长,学会了爱,也让生命的纸上有了那样隽秀的一笔。
哪怕是沉思立残阳,总有人陪在身旁。不记得什么时候起,友情的色彩在纸上初现。我时常感谢,我时常感谢陪伴着自己的人,因为人生短暂,不知离别是何时,又安知相逢是何夕?我们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繁弦急管,唱着青春的歌,点缀生命的颜色。正因为这样,我的生命,才有了钟爱的那笔。
人生就像一场追逐的旅途,用心描绘自己的色彩才不会让生命淡然无味。没有易安载不动的许多愁,没有东坡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傲然,亦没有李煜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萧瑟。但生命这一场戏,人人都有自己精彩的一幕幕,为生命着色因而才如此重要。
我的生命之纸上还有那一笔蓝色的执著,我执著于“良辰美景奈何天”,执著于“千里共婵娟”,执著于“一抹斜阳一壶酒”。人之一生,总有那么多难之得到,于是有了执著,于是有了放弃。我选择了前者,我对于那一切看似遥不可及却不曾放弃。执著并非强求,只是心中还有一丝残念去追求。这才让生命的蓝色有了曲折,更为美丽。
为生命着色,让自己的人生有那么多精彩,让这世界因为每个人的不同精彩而更加精彩。我们的身边,无不洋溢着让你不曾发觉的情感,悄然地在你生命的纸上慢慢呈现。
我对于“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羡慕,“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喟叹,“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敬仰……我见过很多生命之纸的华丽之作,但是我自己所仍在描绘的一张更为让我喜爱,那是沉淀着炽热的心。
独揽月下萤火,照亮一纸繁华,追忆着似水流年的故事。花开后花又落,苔上雪轻声告诉我,说:“生命的色彩是每个人最美的诗篇,那儿的每一笔都是那样意味深长。心之笔,会画出由心而生的图画,惊现世界。”我看看自己的生命之纸,不知是什么打湿了眼眶……
为生命着色
若以一个全色盲的视觉角度来窥视这个世界那必定只会是一种孤单的色调,非灰即黑,压抑得令人窒息。
若以一个健全人的视觉角度去看遍这个世界却会看见灯红酒绿的碰撞交错,繁华也是内心的荒芜。
我一直都坚持着,人到底是要为生命上色的不多不少,不灰不黑,只要取彩虹七色中的一抹图上,便也知足地美了。而我所识所念地那些女人,单单活在灵魂里,至忘或还存于今。总是让我在连觉效应里感受到她们永远凝固的生命之色。
杨贵妃定会当仁不让地将红色占领,她美,她媚,却也风姿散尽。她喜牡丹,舞霓裳,被太宗赞为解语,又被国人骂为祸水,她享尽荣华,一红色将她浓墨重彩的一声,深深烙在历史上,也已红色的血型凄凉忍着委屈断了一生,但我依旧欣赏她,凭什么讲一个国家衰败系于一女子,她并不是武则天,强势有力,她仅是有着那些许柔柔儿女情长的女人,只能以那样红如烈火般的艳舞来证明自己存在的力量,也亏太宗有情有义,道是夜雨霖铃终不怨了。
而绿色怕是这生生轮回转世都跟着林妹妹了。真是如绿色般清冷的女子,这也无奈何将绿划为冷色调一块了,她的忧愁,她的痴情,她的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痴知是谁?”还有她的暗自落泪,不知曹老为何造出这样一个女子惹人为她鸣不公,“喜散而不喜聚”孑然一身地死去时,梵尽了对宅哥哥的一片心,这林妹妹真是天上掉下来的,或许人间真不应该是她的归宿,更何况是那大院子里的一坟翠竹,一抹幽绿似一朵轻云出岫,忧那斯红颜命薄。
蓝色或许最适合林徽因了,被才女加身,与诗人传情,貌美贤淑有才达理,还通建筑懂厨艺如此可见是完美了吧,许多人可叹她与徐志摩,无缘成正果,在我看来他还是对世人不中意的吧,她身于名府骨子里透着蓝色的才情与冷静,比起梁思成,金岳霖哎得如野兽一般猛烈却无脑的志摩,也该让这位才女退避三舍了吧,冷静载着她的灵魂,于是她爱过了,也不会像那少女一样傻傻地失落了。恰似那一低头的娇羞,徽因不是水莲,她只会笑着对别人说——沙扬娜拉。
彩虹七色,于是造就七种不同的性格,张爱玲定时紫色,她那绝望的爱如激烈的文字久久地占据了人们的心灵,褒姒定是青色,狼烟换来妃一笑,也透着她冷峻的感情,席慕容应该是橙色,她细腻的笔尖流淌着点点青春情愫的小感动,而天下所有的母亲定是黄色的,她们哺育抚摸自己的孩子,给他们以冬日暖阳般的微笑,还有生命最重要的起点。
生命之色,纯纯的就好,虽然以女子为角度,终是狭窄的,但我也是XX染色体的产物,我理解她们,更理解世界上最温柔的动物所追求的生命,所向往的色调。
为生命着色,着最美的颜色。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