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六年级>文章详情

黄山游记

作者:杨海涛 2015-01-09

万万没想到黄山的奇妙景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怪不得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

篇一 黄山游记

今天,就要爬黄山了,我非常兴奋。爸爸说:“你要爬哪座山峰呀?”“天都峰!”我不假思索的答到。“我估计你爬不动。”“我一定能爬上去”,我信心十足。“那好,就爬天都峰”。 我两腿像装了发动机一样,一口气就爬到了“老道口”。左边时玉屏楼,右边就是高耸、陡峭、巍峨的黄山第一险峰——天都峰。爸爸故意在一旁嘀咕:“上天都,又怕你爬不动,不上吧,又有点可惜。”我斩钉截铁的说:“上,我能行!”“好,要有勇气!”于是,我们开始登了。说是爬,还真是爬哩。我听当地人说,这里有一千三百多级台阶。因为每一级都很陡,我就买了一双手套,四肢全部用上,在台阶上爬起来。一路上,有很多游人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这小子真棒!”“哇,太厉害了!”这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爬了一段,我坐在台阶上,望着对面的玉屏楼,望着远处的莲花峰、光明顶,心头充满着美妙的感觉。 接着,我们爬到一处极险的地方,下面是万丈悬崖,而我们所站的位置只有一米左右的宽度。放眼一望,茫茫一片雾海,对面的山峰显得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甚至已看不清上来的山路了。走过这一段险路,我才看到边上一块牌子上写着“鲫鱼背”三个字,原来这就是传说中黄山最险的地方——鲫鱼背。山谷深不见底,而陡峭的山壁上,却明显的生长着生命力极强的黄山松。虽然感到脚步越来越重,可天都峰却离我越来越近了。突然,爸爸惊喜地叫道:“到天都峰顶了!”我抬眼一看,果然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在:天都绝顶,海拔1810米。我激动极了,扶着那块牌子,爸爸赶紧拿出相机摆个POS,和峰顶石碑来个合影。 下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想做一件事不就像是登山一样吗?靠的是坚定的信心再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

篇二 黄山游记之奇松篇

黄山以奇松怪石著称,号称有10大奇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迎客松”:它恐怕是家喻户晓的一棵松树了吧,它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也是安徽松的代表,我们安徽电视台的图标不就是根据迎客松来改进的嘛。可我觉得迎客松也没什么,不就是形状像一个好客的主人嘛。

“连理松”:这棵松树虽然没有迎客松那么出名,我却觉得它比迎客松要奇的多。这是两棵树,根却长在了一起。根据杜甫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成连理枝”而命名。姐姐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这本来是一棵大松树,到上面却分成了两棵树,不就象征着分离吗?本来在一起的,后来却分开了。”不管姐姐怎么说,这棵树的周围全都挂满了游人的“同心锁”,可见其的号召力。

“蒲团松”:这棵松树到也奇怪,树干笔直笔直的,就是一根大树干。上面的松叶却平整的像有人裁剪过一样,当然,这是它天生的,没有人为修剪。我看不像蒲团,却像一个超大的蘑菇咧。

“探海松”:此松样子和迎客松差不多,所以又有“小迎客松”之称。它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长长的“手臂”朝着的方向,正好就是可以看到云海的地方,所以美名其曰“探海松”。

“龙爪松”:龙爪松枝繁叶茂,只是根很大很粗很长,露出地表很长一部分,象手爪一样,所以称它为“龙爪松”。我很不以为然,在我的家乡这种根露出来的松树多着呢,难道都是“龙爪松”吗?

“黑虎松”:这课松树十分健壮,它有着一个传说。传说以前黄山有座寺庙,庙里有一个和尚,他到了白鹅岭,看到了这棵松树,奇怪的是,这棵松树上竟然趴着一只黑虎。而且,这棵树整体的造型就像草书的“虎”字一样,所以命名为“黑虎松”。

还有另外的四棵松树,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上面的六棵,大家凑合着看吧。

篇三 黄山游记

黄山,以雄伟壮丽驰名世界,多少人想去登临游览啊!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和妈妈一起去游览,真另人兴奋啊!

一进黄山,最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他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从云里抖落下来,夹着哗哗的水声,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爬过四川的岷山,北京的香山,可没见过黄山这样陡的峰峦,黄山真奇啊,有的像武松打虎,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像仙人背篓......奇峰罗列,引人入胜!黄山最险要的地方要数"鲫鱼背",这是在两个山峰间架起的天桥,高达1800米,两面悬空,低头向下一望,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登上天都峰的人,回头一望,都回发出惊呼:"好险啊."

黄山的云海也很美丽,进看它像层层浓雾,把那些奇风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吹过,雾气飘散,种种奇妙景象又忽然展现在眼前......

美丽奇妙,雄伟壮观的黄山,我爱你,我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你!

篇四 黄山游记

“黄山归来不看岳”自从听说这句话,我就对黄山充满了向往之情。这次去黄山游玩,我算是真正领略到了它的美。

在山脚下看巍峨的山峰,云朵仿佛也在山峰之下。看着奋力攀登的游人,我们也开始动身了。没想到山中也是那么美,路旁的树上不时有松鼠跳来跳去,偶尔会有一些贪吃的猴子来向游人讨食物,不给吃就赖着不走,还不时地蹭你的脚呢,可爱极了!

松树是黄山的特色之一,翠绿的松针,苍劲的树干,十分壮观。最有名的要数长在山岩上的迎客松了,伞状的树冠,每个小枝上都有许多松针,伸向游客,随风摇摆,仿佛在欢迎人们的到来,人们都忍不住要拍照,也许这就是“迎客松”名字的由来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然而在这里到处都是找不到源头的活水,这潺潺流淌着的清水不又是黄山的奇妙之处吧! 一路观看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山顶。遥望远处大大小小的山峰,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我不由得想赞美黄山,却又不知要用什么美妙的词语。

次日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可真没错。下山时必须脚踏实地,一步踩空就可能摔下去,可真是要小心。等我们下了山,个个早已筋疲力尽了。不过,这次既欣赏了黄山的美景,又锻炼了身体,累一点,值!

篇五 黄山游记

“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描写的正是气候清凉的夏日黄山,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林间百鸟鸣噪,一派盛夏风采。

黄山是天地造化的宠儿,置身其中,似觉到了天上人间,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我被那里的美丽景色而折服,感叹自然界所赐予人类世间的神奇,一切犹如身临其境。山间绿树与青藤,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手拉着手站在那里。黄山的日出尤为壮观,把血红的光芒洒在了雄伟的山峰上,瞬间,山峰就变成无数的火炬无声的燃烧。

黄山更有看不尽的飞瀑,数不尽的流泉,特别是在暴雨过后,黄山成了水的世界,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激昂的乐章。夏日云海别有一番潇洒清丽,在云雾动静之中,随时可见绚丽的彩虹,如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日落之时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天空,为夏日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金色,朵朵浮云像一块块红绸,把山峦映得更加妖娆。令人如痴如醉,一个字“美”。

黄山有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奇石,他们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顽强的生命力,黄山的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形态各异,形象逼真。让我先来说说猴子观海吧。在一座笔陡的山峰上,有一块独立的奇石,好似一只猴子蹲在笔陡的山峰上,在观看远处美丽而又神奇的云海,猴子抓耳挠腮的样子令人赞不绝口。我想:这飞来石果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走近细看,还真的像是一块巨石从天上飞到黄山一般,绝,太绝了。看,那边还有猪八戒照镜子,放佛是八戒大哥穿着一件袈裟在对着镜子自我欣赏呢!还以为自己多俊呢!太可笑了。哎呀!我的八戒大哥啊你老人家也够粗心的,一大一小两只老鼠正往你身边爬呢.他们可是来偷油的啊!这就是和猪八戒照镜子配在一起的----老鼠偷油。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人们会发现一只金鸡仰望着天都峰,好像在引吭高歌,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

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奇石,如天狗望月、梦笔生花、仙人指路等。黄山的奇石数不胜数,有的还没有名字,讲上他三天三夜也不为过。大自然缔造了如此美景,难怪中外驰名了。我感受到身临其境乐趣的同时也发现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我的祖国!

篇六 黄山游记

徐霞客说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终于到了我向往已久的黄山。

我们坐车经过5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了黄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直入云霄的山峦,雄伟壮观。导游说:“到了黄山要看三景:云海、奇石、松树。”

我们乘缆车直上白鹅岭,风光尽揽,可惜的是没有看到导游所说的云海,不过黄山上的云雾飘渺,一会儿一大片一大片的遮住了山峦,让人犹如身处仙境,一会儿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山峦看起来清晰无比,让人有种游走在画里的感觉,这黄山云雾真是奇妙,让人赞叹不已啊!

缆车终于到达了白鹅岭,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黄山奇石了。我们顺着黄山石梯拾级而上,一边走一边看,黄山奇石果然名不虚传,我看到了课本里所说的仙人指路、金鸡报晓、姜太公吊鱼…..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梦笔生花”,那是在一座笔直的石头尖上长了一棵松树,远看就好像一支笔的顶尖开出了一朵小花,而黄山的景因为云雾的关系又是若隐若现的,更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观看。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果然不假,此时的山路越走越险了,原来我们已经到了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导游说莲花峰有1840多米呢,我登着石阶向上爬,这时旁边有人在说:“听说这个垂直的角度基本要达到90度呢!”我一听就往下一看,好陡啊!脚下不由打起颤,妈妈在旁边紧紧的拉住了我的手。虽说路险,可是这时侯所有的山峦都好像被我踩在了脚下,真的有一览群山小的感觉,所有美景尽收眼底,为了达到我最想看的迎客松,我鼓足了劲使劲爬,终于我爬上了莲花峰,真是又累又兴奋啊!接着就是一段比较平缓的山路了,这一路就有许多的松树可看了,只见这些松树形态各异,有虎松、连理松、小雨松…….最后看到了最著名的迎客松只见它神采奕奕的站在悬崖峭壁上,伸出了热情的双手迎接着四方来客,真美啊!

下山了,我的脑海里还不停的闪现着这一路黄山的美景,黄山,有机会我一定再来。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