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劝谏和从谏,时有发生。劝谏别人时,应如何表达自己,才能让对方有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呢?同时,当我们被劝谏时,如何做出抉择,才能有从善如流的豁然呢? 前者,需要我们提供针砭时弊、行之有效的方法或者建议。这就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充分考虑客观条件的制约。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前提,为对方提供的谏言,才是量体裁衣、度身定做的“干货”。如《隆中对》中的诸葛亮,深刻分析了刘备的实际情况:即曹操占有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占有地利——占据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受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刘备的出路在于利用人和——联吴抗曹、三足鼎立、夹击中原、恢复汉室。这一策略从刘备的长处和短板出发,紧跟时代大潮,并找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事实上成为了蜀汉的根本国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为夺回荆州,周瑜为孙权筹划了美人计,想乘机扣押刘备,进而索取荆州。可惜的是,他们都忽略了诸葛亮、吴国太、孙尚香等人的不确定性,不仅弄出了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的笑话,而且上演了孙夫人归蜀、东吴兵将受挫的悲剧,真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以上例证不难看出:恰如其分的方法或建议,犹如治疗“疾病”的“良药”。但是如果再用“糖衣”或“胶囊”包装一下,让被劝谏的人心服口服,那么药到病除的疗效就会非常明显。如《滑稽列传》中淳于髡的劝谏,并没有直接说齐威王的对或错,而是从穰田者的事迹或自身的饮酒说起,故事讲完了,道理也就明白了。旁敲侧击中,齐威王也不知不觉被说服了。 有了成功劝谏别人的经验,那么当徜徉五味俱全、鱼龙混杂的谏言药铺时,拣起切中要害的“药剂”,并用于己身的刮骨疗毒,就真的如同探囊取物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要有秋风扫落叶般的决绝,而决不能感情用事、固执己见、甚至讳疾忌医。毕竟,这些寄生虫般的痼疾,是我们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如:其貌不扬的庞统初次拜见刘备时,并没有得到重用,原因就是,刘备对庞统的容貌“不感兴趣”,就更谈不上从谏了。反之,善于采纳不同意见,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解放战争中,党中央原计划由陈毅、粟裕率领所属的三个纵队打过长江去,迫使国民党江北主力部队回援。而粟裕的想法可谓与中央的部署背道而驰:即和兄弟部队一起在黄淮地区打一场大仗,扩大中原战果。面对粟裕的“斗胆直陈”,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没有囿于己见,而是以宽广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听取并采纳了粟裕的劝谏,最终也取得了预期的战果。 劝谏和从谏,其实是“谏”的两个方面。只要抱着不偏不倚、谦虚谨慎、治病救人的态度,就一定能够产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善如流的生动效果。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