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悠远的驼铃从黄沙深处传来,伴着一队队满载货物的商旅,一声声天南地北的家常,这片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沙漠迅速热闹起来,升腾起喧闹的烟火气息。 人群唤醒了黄沙,丝绸沟通了贸易,历史多多少少都带着些偶然,当日的张骞应该不会想到,自己为平定匈奴而踏上的这条和平之路,会成为代表中华文明的丝绸之路。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随着商旅和行客的往来,丝绸之路愈发繁荣,此时的它早已不仅是一条简单的经济之路,而变成了一条文明之路,一条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变成了一个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图腾。时间已过千年,世事沧桑无常,这种精神却从未褪色,时至今日,它变成了习近平总书记规划下的“一带一路”,它着眼于当下,贯通了过去与未来,把世界纳入了一个崭新的体系之下,建成了一条新的和平共处的大同之路。 关于文明,关于精神,关于发展的道路,这其中蕴藏着的是一条不断跃动着的脉搏,它自历史而来,向未来而去,沟通连接成为一条历史之路。面向茫茫五千载春秋,我们所需传承的,不是形式,不是载体,而是这其中蕴含着的精魂脉络,是这条我们一直走来从未止步并将一直走下去的和平共处的历史之路。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曾梦回大唐,去享受那盛世的繁华,而大唐之所以为大唐,正是因为他的多元与开放,伟大与宽容,以及他对和平共处这条历史之路的坚持。他广纳百川,宽容大度,积极吸引外国留学生入唐学习,积极为东亚诸国提供经济文化经验,构造了一个稳定而又繁荣的交往平台。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去往大唐学习中国的政治经验和先进技术,有了当日日本对大唐的仰慕和学习,才有了今日点燃长安火种的奈良古城,名震千古的的唐昭提寺,才会有了茶道、花道的世代传承。有了唐朝,东亚的文化才连成一体,有了唐朝,中华的强盛才扬威四方。 每当中国人在叩问心灵、叩问人生的意义时,总会回归到儒释道三家中去找寻答案,不同于儒道两家的是,佛家的思想是由西方传入的,这次对外交流的不是国家、不是民族,而是一位孑然一身的僧侣---玄奘,前往西域的道路依然艰辛,但与书中不同的是,他的身边没有悟空、没有八戒,有的,只是一颗永不放弃的虔诚之心;有的,只是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艰险挡不住他的脚步,困苦都看做了等闲,他最终到达天竺,取来了中国人魂牵梦萦千年的佛法,立下了中国人交流进取的精神信仰,奠定了中国三教鼎立的精神传统。 土地羁绊了人的脚步,礼教封锁了人们的心灵,中国人的意识始终没有从农耕社会中走出,只执拗的与土地相依为命。在唐朝千年之后,工业社会急驰而来,商品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但就在这全世界都开始求新求变的时候,中国却背弃了自己和平开放的历史传统,将对外的大门轰然关闭。“海禁”“闭关锁国”,第三帝国的内敛性将中国拉下深渊,明清官员开始囿于自己的狂妄自大中,只自以为天朝上国,一次次拒绝了对外开放的机会,“汤若望”、“马尔尼”一位位使臣黯然离去,留给中国的只有时代永不回头的背影。历史从不偏爱任何民族,全球市场的大潮不可逆转,伴着炮火的轰响,满清的大门訇然开裂,中国走向了屈辱。 就在这血与火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开始上下求索,林则徐硝烟于虎门,魏源穷尽心力而成《海国图志》,号称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业已开始勉力掌控满清这即将坍塌的巨人,走向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不论结果如何,成功与否,这无数人对历史之路的求索总归启迪了一代国人,为中国点燃了一盏希望之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政治的变革无不淌着血泪,在黑夜里,在青天下,不知多少人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有多少家庭垂泪直到天明,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到,他此去为的不是一家的幸福,为的乃是全天下的幸福与安乐。确实,这些为国奉献的人,这些不畏失败的人,我早已深深地爱上了他们,他们把人生活成了一首诗,也为中国搏出了一条向生的道路。 我们可以一次一次地撞南墙,但不能一个一个的失去理想。文人是脆弱的,他们无力也无心去防备背后的冷箭,但文人更是伟大的,他们睿智的大脑永不停息的思考着中国未来的道路。新文化运动中的前贤们,用一颗热忱的心去思考、去辩论,去完善中国未来的道路。他们行走在村落城市,穿插于大街小巷,在十字街头,在码头广场,一遍又一遍地宣讲着“恩格斯!马克思!民主!科学!”……他们终于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刺破黑暗,启明了远方。在不停地吸收外来文化,整合国情中,一条伟大而又不光明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跃然眼前。 回首过去的荆棘与黑暗,我们不难想象,是一代一代的仁人志士用尽心力才走到了今天。毫无疑问,他们也曾无数次陷入失望的泥泞中,陷于偏执的路线斗争中,陷于“敢问路在何方”的探索中。直到“雄鸡一唱天下白”,受尽压迫的中国人民才真正的“站起来”!再到“改革开放春风来”整天为温饱疲于奔命的中国人民才开始“富起来”! 今天,我们有了“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已经迈进了“强起来”的新时代。时下,中国高铁四通八达,以飞一般的中国速度、严肃认真的中国态度包揽了众多的国际项目,南仁东院士用一生建成的中国天眼已对宇宙完成了许多细致观测,孔子学院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大放异彩,一句句“你好”“再见”在世界的课堂上响起。“时代是出卷人,国家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新时代新问题下,习近平总书记顶层设计的“亚投行”、“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这些沟通世界的伟大蓝图,无不体现了中国对和平开放之路的坚持,无不体现了中国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强盛。重拾于和平共处之精神的中国又一次亘发了自己的伟大力量。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作为当代学生,我们更要以国为家,把个人命运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因为在我们的身后,是无数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不懈奋斗的前贤,他们拆下肋骨作火把,只为点燃我们前进的路,闻一多先生壮烈而又平静赴死在爱国讲演中;左权将军慨然牺牲在前进的血泪里;顾准先生于床榻上的预言“中国的神武景气终会到来”,预言了整整一个时代。 无数的人们,无穷的地方,都与“我”有关,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裹挟在时代大潮之中,不能停留也不能回头,只有拥有足够的责任感,拥有足够的知识精神,我们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远方又悠悠地响起那句多少人多少年曾面向大海叩问过的时代之问:“路在何方?”。 我只默默地在心底道一句:“路在脚下!”,远方从来不远,但永远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眼前的局面来之不易,中国梦的实现就在咫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坚持和平共处的历史之路,坚持永不放弃的精神传统,与天下共勉,构建一个美丽而富庶的大同世界。修改意见:从古丝绸之路写到近代闭关锁国的兴衰荣辱,再写到改革开放,高铁、高速公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海外投资、孔子学院,中国的大国形象,中国文化的海外扩散,最后写到中国复兴之路、中国梦。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