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晚终于来临,麦夫鲁特挑起担子,走进迷宫般的伊斯坦布尔的深处。城市的某个小角落里响起了他有力的声音:“钵——扎。”作者奥尔罕·帕慕克借着主人公麦夫鲁特的眼睛,带领着他的读者们漫步在伊斯坦布尔的每一条街道上。一幅属于伊斯坦布尔的清明上河图在读者的眼前徐徐展开。麦夫鲁特的叫卖声在城市的上空回荡着,他用最古老的方法做着最古老的生意,他那每一声叫卖,都像是作者对城市过去的灵魂的呼唤。钵扎,一种土耳其的传统饮料,贯穿着全书,甚至让人觉得每张书页的字里行间,都在缓缓流淌着这深黄色的液体,并不紧不慢地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气息。这种快要绝迹的传统饮料既是主人公谋生的一种介质,也代表着他内心深处对过去的最后一点坚守。乐观的麦夫鲁特也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少的人从小贩那里购买钵扎,城市中某种古老的东西正在消退。于是,他用力喊出叫卖声“钵——扎”,并试图把某种情怀融进去,将它们传递给那些坐在家里的人。他行走时,双腿好像在思考,想着或许再走一会儿,就会有个篮子从天而降,然后响起天使般的声音:“能给我三公斤钵扎么?放在篮子里就好。”但是,他又清楚地知道,这种买钵扎的方式早已经在某个无比平常的一天消失了。麦夫鲁特在这座城市里行走了四十多年,这么多的时间足以让一座城变得面目全非,——从鹅卵石路面到柏油路,从三层小洋楼到高级公寓楼……这些变化总是隐藏的很好,却又在某个悲伤的日子里一同被发现。在对这些变化的描写中,作者的文字总是弥漫着淡淡的无可奈何的伤感,像是在对往事的哀悼。但这些却从来没有让麦夫鲁特失落过,他对生活的乐观总能让他努力适应这些变化,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受顾客欢迎。事件堆砌起来成为历史,然后又压在麦夫鲁特这样的小人物的头上。他们被生活的不幸袭击,却并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善良的初心。记得作者借某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的嘴说过:“让这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东西,是生计、利益、账单和利息。但只有一样东西支撑着茫茫人海中的人们,那便是爱。”一个人的心里总是要有些什么的,就如在麦夫鲁特心中,是他对已故妻子的爱和对钵扎的坚守支撑着他,这让他即使工作失意,生活窘迫,却仍怀着笃定的乐观,和对未来的希望。而对于作者而言,恰恰是他心中对伊斯坦布尔的热爱,成就了这篇作品的辉煌。在作者的叙述中,伊斯坦布尔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生物体,无限的生命力从中喷涌而出。这座真实的城市里行走着虚构的人们,那些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活在作者心中。作者用他自己微薄的力量,将过去的伊斯坦布尔印在每张书页上,用这种方式守望者这片土地。这本书的最后,一位女士对我们的主人公说:“听到你的叫卖声,让我高兴,你的声音打动了我。幸好你还在卖钵扎,幸好你不说‘谁会买?’”“因为我想卖钵扎。我会永远卖下去的。”麦夫鲁特自豪地说。然后,他挑起他的扁担,向黑夜深处走去。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