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三>文章详情

从《金枝》看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

作者:袁雨泽 2023-04-11

[摘要]心理机制关乎世界与我的互化。艺术审美具有双向性,表现在创作与鉴赏两方面。艺术审美的心理机制稳固,也不排斥超越。

[关键词]艺术审美;心理机制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弗雷泽的巨著《金枝》,更多的人情愿探究诗学价值,而非人类学价值。正如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做为心理学疗法,临床效果糟糕透顶,但在文学批评方面一直运用不断。在与马林诺斯基的论战失败之后,《金枝》一直被主流人类学界视为异端。

《金枝》可以视为一部文笔精巧、构思严密、首尾勾连的文学艺术作品。从画中湖边的榭寄生始,终结于作者亲临画中场景,巫术、宗教、科学,过去、未来,都聚焦在这金枝中。

艺术审美是重要的审美活动。心灵的运动控制着物化人、人化物的运转,构成动态的心理交流系统。【1】从心理机制方向研究艺术审美,会有精彩发现。

一.艺术审美心理机制的双向性——创作与鉴赏

艺术审美使得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获得保证,弗雷泽笔下的各异风俗,显现了洪荒时代的人们朴素的运用自然的信念之美。当五十六章中弗雷泽论及大众化的驱邪方法的时候,他说:“生活在新克里多利亚的土人认为,有一个强大的恶魔制造了所有的邪恶。所以,为了避免其干扰,全族人经常举行一个埋妖精的仪式:他们先挖一个大坑,然后围着坑咒骂恶魔,之后就用土把坑填起来,边踩坑边继续叫骂。”【2】

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存在着二度审美创造。弗雷泽创作《金枝》的时候,感叹大跨度时间内人类思想的变革,体味沧桑之美,并且将自身的体验无意识地灌注作品中,这是一度审美。一度审美是创作者创作过程中,将创作材料构建审美意识系统的过程。

二度审美是读者通过人情人性的共同性解读艺术作品过程中获得的审美体验。浙江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王丹彤在论文《由到的阅读体验和心理分析》中从弗雷泽笔下对于接触巫术的描述吃神肉可以继承神力,联想到佛洛依德笔下图腾就是父亲替代者的说法,形成了双重维度的审美认知,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深度与广度。

【1】骆锦芳《美学原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P81

【2】[英]弗雷泽《金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版,P600

二.艺术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与超越

艺术创造者弗雷泽将其对社会人生、个体生命的感悟、理解进行抽象、概括后一段文字,其中弗雷泽的认知、理解、性情的存在决定着艺术审美与自然审美的不同。

弗雷泽创作的心理过程应该属于渐悟式。1890年他发表了第一版两卷本的《金枝》约为830页,其后,经过补增1900年推出第二版三卷集,约为1500页。又经过十余年的辛勤工作,1911到1915年十二卷近5000页的第三版出版。1922年750余页的第四版出版【1】。前后三十年间,《金枝》几经增删,才成了今天的面目。经过长久的感悟与修改,在反复推敲中,弗雷泽找到了最能够体现自己情趣的《金枝》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与弗雷泽渐悟式的审美心理过程相对应,还有顿悟式心理过程。在创作者的审美心理过程中,艺术作品不断完满,创作者建构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审美心理机制。

读者在对《金枝》这样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鉴赏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动地对创作者构建的审美心理机制进行超越。读者在阅读《金枝》的过程之中,应当看到《金枝》内蕴弗雷泽的精神,只有首先完成了和作者的对接,方能提及超越。

【1】[英]弗雷泽《金枝》,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中文版序言

【2】[英]弗雷泽《金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版,P787

超越往往需要读者的细腻感悟与作品自身的精神内涵。《金枝》不仅仅是弗雷泽熔铸其间审美意识的杂糅,它拥有内在意蕴。譬如终章第六十九章《再见,内米》中,弗雷泽在他的时代说:“即便若干个世纪后,人类已能准确预告甚至探测天气,那时地球还是纤小得如同一粒微尘,阻挡不了天体运行缓慢的步伐,更无法重燃太阳奄奄一息的火焰。”【2】弗雷泽本意是想写出人类的进步,从巫术到宗教到科学,指出科学可以使得巫术的意愿变为现实。上段话是他紧随其后抒发的对于这个理念的一点怀疑。然而,这份怀疑是如此生动,近似宣告人类知识与理性的有限性,因而,拥有超出文本范畴、比较普遍的理念传播。或许我们之前并没有读过《金枝》,但是,我们对于宇宙的终结、人类的渺小应该都会有至少相类似的模糊映像。这段情感充沛、包含对自然敬畏的文字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足以让人头脑中的画面具象化,带来持久的震颤。

宝山忘川学术St.Rex2012-2013第一学期戏作。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