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初三>文章详情

感恩亲情,铭记成长中的扶持

作者:黄瑞清青… 2023-11-10

    “我衷心地谢谢你,一番关怀和情意,如果没有你给我爱的滋润,我的生命将会失去意义;我衷心地谢谢你,让我忘却烦恼和忧郁,如果没有你给我鼓励和勇气,我的生命将会失去意义;我的平凡岁月里,有了一个你,显得充满活力……”这首歌之所以能风靡大江南北,持久流传,固然有邓丽君甜美音色的作用,但真正让人难以释怀的则是歌词本身弥漫的那种深深的感谢之意,浓浓的感恩之情。人的一生中,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有父母、胞亲,有师长和朋友,因为他们都是真爱我们的人。因此,感恩亲情,铭记成长中的扶持,应该是一个人立身斯世的快乐之本。  小羊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诗经》用“萱草”来承载亲情,孟郊用“三春晖”来赞美亲情。亲情是流过岁月的古老血亲的最真实的生命,亲情是顽强地唱和着天地风雨的常青树,亲情如绿茵点点稀释在每一个琐碎的日子里……  感恩亲情,就要铭记成长中扶持的快乐。  李密的《陈情表》写的至情至性,正是那流动于字里行间中的真实坦荡的对祖母抚育之情的感恩,“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的孝顺,让人为之动容,李密做人的尊严和人格力量基于这种至爱亲情而显示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史铁生“在生命最狂妄的年龄残了双腿”,是母亲用孱弱的身躯推着他的轮椅,扶持他走向地坛,完成了生命与地坛的哲学对话,参悟了生与死的真谛。朱自清在漂泊求学的日子里,是父亲无言的鼓励让他迈向文坛,成为散文大家和学者,而父亲的背影永远成了他心中的难忘。泰戈尔用:“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在游戏中间∕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所哼的那些歌调”来昭示亲情的难忘。由此说,感恩亲情,既成就了平凡,也成就了伟大。  感恩亲情,就要理解亲情的厚重无私。  孟母三迁是母亲对儿子的一种扶持,岳母刺字是母亲对儿子的一种期望,绿叶对红花的奉献,星星对月亮的衬托,都表现出漫长而又短暂,苦难而又美丽的人生中,亲情的无私厚重响彻云天。  贝多芬的父亲让年幼的贝多芬一天练习近20个小时的钢琴,而正是这“残忍”的扶持却成就了一代大音乐家,亲情在此又是何等的厚重!它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甜蜜,而是咖啡的苦涩中的一缕芳香。在鸟类中,雌鸟为了让幼鸟学会生存的本领,让它们早日飞向蓝天,常常把嗷嗷待哺的幼鸟赶出鸟巢,这厚重的亲情扶持,也常让人类为之动容。触龙劝说赵太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一语肯挈,把最深的亲情用之于子女成长最大的扶持上。  我们理解父母在雨天撑起的那把伞是亲情,也要理解雨天里父亲让我们在泥泞中爬行是另一种亲情。当我们走过童年青春的山岗,走向花季少年时,我们应铭记生命中的缕缕亲情,感恩亲情,让亲情和我们成长的岁月一同旋转,一同舞步。  如何写感恩亲情的文章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情是至情至纯至善至美的,感恩亲情本要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更要在“情”字上做足文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同一个墨痕,你心里有美,它可能是花;你心里有鬼,它就可能是鬼。”人之为文,总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实、现象触动着我们内心的情感而一吐为快。生活现象并非都能体现时代性,但真实性的文章才是最有价值的文章。托尔斯泰《复活》中就喀秋莎命运结局的设计,当喀秋莎在流放过程中,思想和道德上都逐渐成熟起来,而断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求婚,这一情节更符合生活的真实,使小说主题更深刻鲜明。同理,若写感恩师长,为突出师长的优秀,爱学生竟到了不顾自己孩子死活的地步,显然就失去了生活的真实。  其次是叙事之中融真情,细微之处见真情。要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场面来表现真挚情感。如《项脊轩志》写作者怀念母亲时列举了两件极其平常的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姐在老妪怀中“呱呱而泣”,母亲闻声赶来问寒的情景。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寥寥数语,母亲的慈爱无不跃然纸上。  如《感谢你,老师的目光》这样写道“……老师,您还记得吗?胆小而内向的我,是在您一次又一次期待、鼓励的眼神中鼓足勇气,在众目睽睽下站起来磕磕巴巴的回答问题,然后才逐渐变得流畅的;老师,您还记得吗?也同样是在您‘好,说下去!’‘不错,有见地!’‘再加一把劲!’……的一通通鼓励声中,自卑的我才逐渐变得自信起来,乐观起来,侃侃而谈起来……”娓娓叙述,感情真挚,在叙述中抒发了对老师的赞美与感恩。  再次是须悟理、悟情,使文章既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又激情飞扬。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闻名,其善美同源的思想铸造了中华民族重人情、重感受的温和尔雅。写感恩亲情,情之基础要厚实,但还要注意写作中的理性思辨,把个人之情须上升到大众的审美趋向和人类向善和谐的积极的高度上,这样的文章才是理智的深刻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文和做人一样,要处处留心在意,遇事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写作才有灵性,忌遇事迟钝,没有感悟,一个缺乏感悟力的人,自然会视写作为畏途。  另外,写感恩亲情类文章,文体上可以写小小说、寓言、散文随笔、杂感、日记等,文章要有神、有魂、有窍、有脉,有筋又有骨,要弘扬灵性,抑止匠气。“词必穷而后工”,只有苦心经营,才可以出手不凡。  总之,亲情像一封家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亲情是一句问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作望化为乌有。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双膝着地双手抠进黄土的样子。泪水顺着父亲的手臂流进了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黄土地。泪眼朦胧中,我体会到了有一种情感叫受伤。良久良久,父亲抬起头,没有诉说,没有求告,只是平静而怆然地走在铺满麦粒的黄土地上。父亲毕竟是父亲,出身乱世,生不逢时,幼年失怙,十年浩劫,早已耗干了他的血泪。  跟所有平凡的父亲相比,他是平凡的;但跟所有平凡的父亲不一样的是,他总是像一个历经沧桑的智者一样,以一颗平常心接受着生活中的风雨雷电与甘露阳光。哥哥考上大学了,他没有十分的得意;姐姐要出嫁了,他没有过多的祝愿;弟弟中考落榜了,他没有丁点的斥责;甚至奶奶去世了,他也没有失声的痛哭……我一直疑惑,在父亲渐行渐远的影子里,是什么让他如此的旷达,使他毫不在意老去的时光?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少对我们发脾气,也很少对我们有过真情的表露。当我因体弱多病而摔倒时,为我拍土撵尘的,是母亲;在我因病痛折磨而昏迷时,为我哭天抢地的,是母亲;在我因寒冷侵袭而发抖时,为我添衣加被的,是母亲;在我因犯错误而被老师批评时,对我大加斥责的,是母亲……而父亲,这时只是凄然一笑,轻轻摇头。也许,正是这无言的凝视,铸就了父亲默默的情怀,正是这默默的情怀,传递着父亲淡淡的却异常沉重的爱。  我不知道疾病缠身少儿时的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坚强的记忆力。也许,因为我是父亲的儿子。还记得我五岁那年,一场疾病打破了家庭的宁静。母亲悲痛欲绝,只是一遍又一遍呼唤着我的乳名。父亲呢?他在经历了一次次徒劳无功的诊治之后,终于下定无可奈何的决心,将生命延续的可能性的希望,寄托给了冥冥之中的真主。那时的父亲,不仅仅是对真主的顶礼膜拜,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虔诚。父亲希望,以十倍甚至百倍于我的痛苦降临到他的身上来换回我的健康。终于,父亲创造了在医学上不能创造的奇迹——我在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昏迷之后睁开了疲惫的双眼。真的,父亲可以创造奇迹。感谢真主,不仅还了我健康,更让父亲收回了他的誓言。是的,慈悯的真主怎么能忍心去责罚一个善良的人呢?就这样,我在对疾病的恐惧和对父爱的感悟中将我那本该好好享受的童年给一古脑儿打发走了。  我常常想,年近花甲的父亲,有没有一往情深的爱过?有一次我问父亲,他只是微微一笑。我知道,尽管无言,但那凝视的双眸已说明了一切:我是为你们而活着。一个将自己的一生,都毫不保留的献给了自己的子女,这样的人,难道还爱得不够深沉吗?  听别人说,父亲年轻时曾经是我们地区的状元,但由于成份太高(当时他是地主子女),没能如愿以偿地走上平步青云的道路,而是成了千千万万个时代弃儿中的一个。作为断裂的一代,父亲的前半生满载着成功,而后半生却背负着沧桑。这就好比,当你满怀憧憬翻越一座山顶原以为可以看到鹰击长空,然而呈现在面前的却是群鸦蔽天。对于这段经历,父亲总是显得若有若无。父亲过早地选择了枯燥和庄严,艰涩和刻板,几乎连顽皮和发傻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提前走进了中年,又艰难地移向晚年,在我看来,这真是一种巨大的亏欠,而他却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  无丝粉饰的父亲,常常因为不刮胡须而受到母亲美丽的批评。每当这时,父亲总是微微一笑,他说,人在享受这种看起来超常健康的时候应留有余地,因为进入老年也是一种美好的况味,用不着吃力地收割夏天的繁盛,来遮盖晚秋的单调。说这些时父亲平静地如同吃黄米稀饭一样,而我却分明感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味道萦绕心田,我寻味良久,蓦然回首,看到的还是父亲淡淡的微笑。于是,我释然了。小时候是体味着父亲胡须的抚摸长大的。那时候,总是顽皮地肆意挥霍着父亲的关爱,而这时,我却开始怀念父亲胡须压抑下的味道。  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在《卑微者的财宝》中说,一个人在镜前发现了自己的第一根白发时,其间所蕴含的悲剧性,远远超过了莎士比亚式的决斗,服毒和暗杀。我不知道父亲当时的感受,但我深刻的记得我在发现这个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悲剧时的真切感受。据母亲说,父亲的第一根白发是她为父亲剃头时发现的。感谢父亲当时没照镜子,使他免去了那根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一条绵长的逻辑线的白发所带来的震动。  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份量。每当我面对童年的孱弱,青年的剽悍,中年的持重,老年的成熟而无所适从时,内心深处就会弥漫出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他说,再高的职位,再多的钱财,再大的灾难,再多的屈辱,比之于韶华易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命交错,都成了皮相。父亲虽然不是哲人。却有着哲人的思想。日子,在父亲的额头流逝着;岁月,在父亲的肩头颤悠着,他正用含着泪的努力,艰难地撑起着一个七口之家的幸福,他依然用不懈的爱意,折叠成无数只小船,跌跌撞撞扑向他的子女,扑向他使他操劳一生的命运的那一端,义无返顾……  天无绝人之路。  我相信。因为这是父亲说的。  【简评】  作者塑造的父亲形象,坚定硬朗,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上具有回回风采的硬派人物。夹叙夹议,画龙点睛;刻画细节,再现父亲和“我”的坚毅的心理。全文又有很浓的抒情色彩。  【范文二】  母亲是一种岁月  宁夏西吉中学高二(1)班武瑞杰  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  我们也许突然感悟,母亲其实是一种岁月,从绿地流向一片森林的岁月,从小溪流向一池深湖的岁月,从明月流向一片冰山的岁月。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有一天也以一角鱼尾纹、一缕白发在感受母亲额头的皱纹、母亲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有时竟难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们的母亲,还是我们的岁月?我们希望留下的究竟是那刻骨铭心的母亲,还是那点点滴滴、风尘仆仆、有血有泪的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时,一定是在非常沉重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牺牲真正有所体悟时,我们一定也进入了付出和牺牲的季节。  有时我在想,作为母亲,仅仅是养育了我们吗?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伟大而无私的爱,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有我沉甸甸的泪水吗?  等我们有一天长大,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从一个女儿变成一个母亲。当我们以为肩头挑起责任,也挑起命运的时候,当我们似乎可以傲视人生的时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白发苍苍的母亲,正以一种充满无限怜爱,无限关怀,无限牵挂的目光在背后注视着我们。我们其实永远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们往往是在回首的片刻,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发现我们从未曾离开过母亲的视线,离开过母亲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总在想我们能回报母亲什么呢?  母亲是一种岁月。无论是个人的也许平庸也许单纯的人生体验,还是整个社会前进给我们的教诲和印证,在绝无平坦而言的人生旅途,担负最多痛苦,背着最多压力,咽下最多泪水,仍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对着人生,对着我们的,只有母亲!永远的母亲!  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漆黑;没有母亲,人间将失去温暖。那是在我落榜一蹶不振的时候,人生的挫折,前途的渺茫,我以为完全消沉了。就在此时,是母亲让我重新在人生的大海里扬帆启程。   于是,我便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哲人志士,将伤痕累累的民族视为母亲,将涛声不断的江河视为母亲,将广阔无限的大地视为母亲。  因为能承受的,母亲都承受了,该付出的母亲都付出了。而作为一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也许因为我无以回报流淌的岁月所赐于我的,所以我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的亲人,我的母亲。在我眼里母亲是一种永远值得洒泪的感怀的岁月,是一篇总也读不完的美好的故事。  所谓“岁月无痕,母爱无声”。  【简评】  诗意的文题,“母亲是一种岁月”好似中国的水墨画,空灵而俊逸。诗意的文境引人入胜。文中始终以自己的生活感悟来抒写对母亲的感恩之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命中的丝丝缕缕,都迸发出微妙的感情火花,令人动容。语言灵动,自然流畅。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