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号,我们学校迎来了两位贵宾——满载着两批科普作品的大篷车,学校已经安排好参观事宜,但每个班参观时间都拖了几分钟。
我想这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活动之所以能顺利举办,是因为它充分开发了同学的好奇心,抓住了那可贵的求知欲,并用一个个生动的展品向同学们传授科学知识。
就拿我来说,一入场就被众多展品中不远处的“动画”两个大字吸引眼球,我按照上面的提示,轻轻的转动转筒,观察灯光闪烁的位置。“好神奇!”不禁在我心里响起,原来静置的图像竟然动了起来,我想跑去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忽然瞥见旁边有很清楚的介绍: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一旦外界光刺激消失,像也随之消失,但视神经对光刺激印象可保留约0。1秒时间,这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因此只要先后出现在眼前的两幅画面间隔时间小于0。1秒,视神经会把两幅画面‘叠加’。展品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将一个连续动作分解成一幅幅静止的图像,然后使其快速闪现,这样在人的眼睛里就形成了连续动作的动画。”
我刚对这个问题恍然大悟,就听见有人叫我名字,我想肯定又有一块新大陆被发现了,便急忙奔去查看。
我一站稳,看见一个同学在弹琴,一支没有琴弦的琴。我刚想笑他,他身边的同学朝我喊道:“是不是又想笑他?哈哈,我就知道。他不是没玩过琴,你可别笑他见识少,喏,他可是弹出声音了,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我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随即凑上前去:“诶,好神奇,怎么回事看看说明不就知道了吗!”
同学的手连忙挡住,不让我看:“我们就是要先讨论讨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觉得肯定和光的折射有关!”
“手在上面拍打,会产生震动,是不是和声波有关系?声波不是能传播能量的吗?”
那位同学和我一样,也想早些揭晓答案,我们就不会给出各种奇葩想法了,于是他拿开了手。大家都注视着密密麻麻的说明:
“展品利用的是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技术,看不见红外光线,但手舞动时,就会阻断对应音符的红外光,产生一个电信号,触发电子琴电路,我们就可以听到悠扬的琴声了,仿佛是在弹奏有弦的琴。”
随着一声“切”,大家都各自去看自己的了,谁也没叫上谁,我知道这一声有很多意思。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科学重在创新,科学是前人创建的,我们应勤奋的学习,不错的。但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一个劲的跟着别人走,除此之外我们还得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不能听之任之、人云亦云。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