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贩”,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爷爷奶奶们可能会如临大敌,想到一个比较恐怖的词“拍花子的”——也就是人贩子。而生活在七八十年代的爸爸妈妈们,则不屑地笑笑,有的还不懂装懂地引经据典:“贩,乃商贩之意也!”而我们这代九零后、零零后则仿佛打了鸡血一般,“量贩式KTV”等新鲜名词会立马涌出。
不过,还有一种别有意味的“贩”。
去年十一期间,我们全家去看望本在城里居住,但开春又突然毅然决然回老家种菜的爷爷奶奶。一路上遇到各种阻碍——玉米阵,农民把刚收下来的黄澄澄的玉米密密麻麻地铺在公路上,足足占了大半边公路,边上还别出心裁地竖着空啤酒瓶、树桩等障碍物,简直都快让车过不去了;黄豆阵,地上的黄豆如天上的星星一般壮观地铺天盖地,遮挡了人的视线。
驱车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才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的院里,却发现天井的角落里铺满了黄澄澄的玉米,就像在地上罩了一层黄衣服。
我看得目瞪口呆,下意识地四处望望,心中不由得打起了鼓:“爷爷奶奶家种的玉米早就卖了呀?怎么,怎么现在还有这么多玉米啊?少说也得有三四百斤!”我欲言又止,脸上尽是疑惑。此时,爷爷正慢悠悠地坐在板凳上呼哧呼哧喘着气,汗珠顺着他的头发流下来,猛吸的一口烟让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半晌,爷爷才慢慢抬起头来,脸上的皱纹舒展了一下,颇为得意地说:“今天头午(也就是早晨)我又贩了四五十斤。”
“贩?”我又暗自犯起了嘀咕:爷爷不是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农民吗?咋又成了农产品贩子?难道是要把东西转手再卖出去?那为啥又累得呼哧呼哧的?真是莫名其妙!
此时,在旁边择菜在为我们安排“大餐”的奶奶也凑了过来:“今年年景不错,一斤玉米能卖一块一!”老爸缓缓地点点头,我却急不可耐地凑到奶奶身旁:“奶奶,那你们几块钱买的啊?”
闻听此言,大家仿佛听到了一个雷倒人的笑话,纷纷开怀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半晌,爷爷拍拍我的头:“我们是捡的,不要钱!”看我还不明白,妈妈则笑着给我解释:“所谓贩,就是在人家地里用大型机器收完玉米以后,户主自己把地里落下的玉米捡一遍之后,你爷爷奶奶再去捡那些剩下的,然后再去卖。懂了吗?”
我听的大致明白,这才点点头,又瞪着眼睛问:“那不算偷吗?”奶奶又忍俊不禁起来:“偷?收完一遍后人家就不要了,任你去捡!”原来,爷爷奶奶是去地里捡玉米啊!嘿,这下终于明白了。“不过,也就是能捡五六天。上午机器收割完玉米,下午就把土地翻过来,立马种冬小麦。如果不捡的话,也就都翻到地下了,怪可惜的。”“就是看着庄稼喜欢,真好!”
爷爷奶奶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相互补充。
可是,庄稼人都是很珍惜粮食的,为什么不要那些玉米呢?我觉得,一方面是忙于晾晒,挑拣,忙不过来;另一方面是庄稼人的淳朴,邻里间的互助——我吃面,给你留口汤,友好团结的邻里关系的体现。
而至于爷爷奶奶放下手头的活计去“贩”玉米,则大多也不是为了几百块钱,而是放不下心里那对土地的深沉眷恋吧!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