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家四口,当小学教师的爸妈,读高中的哥哥和我都喜欢看书;与书本有着缘分,尤其与湛江书店、书城结下不解之缘。下面是我们一家人进城购书心酸而又有趣的故事。
我刚读学前班时,已认得几百个汉字,基本能读懂儿童读物。在本地的书店儿童读物都翻遍了,就吵着让爸妈带我兄妹俩到湛江书店看书、购书。爸妈耐不住我的央求决定趁国庆放假到湛江购书。妈妈拿出当月的结余两百元,我拿出过新年时大人给我的压岁钱和平时攒起来的一百多元,哥哥也拿五十元,共三百多元。全部由妈妈掌管。妈妈为了节约,从吴川买了一袋面包做中午饭,从家里带一壶茶水就乘着“吴川—赤坎”的“慢车”,熬了大半天才到赤坎总站。我们顾不上途中的疲惫直奔湛江市的新华书店。我第一次出远门,到湛江市东瞧瞧,西望望。过了步行街就入书店,书店分三层,各种书画琳琅满目,真令我大开眼界:爸妈一头扎在书堆里,挑选他俩的教学用书;我和哥哥兵分两路寻找自己喜爱的图书。我看着、挑着都是儿童版的《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童话》等,挑选十二本,哥哥也抱了一大堆,到结算时共五百多元,妈妈一听就急了,带来的钱不够,要我和哥哥削去一半。我忍着泪水,抽出了七本,妈妈安慰我:“下次再来,买个够吧!乖吧,不要哭。”我噙着泪水点点头,在场的店员阿姨摸着我的头安慰并赞扬我:这么小就爱读书,将来一定有出息。
从此每年的国庆黄金周就成了我家人到湛江看书、购书的节日。平时妈妈节衣缩食,节约出钱来给我买书。而妈妈为没有足够的钱给我买书心酸了很长时间。正由于书本,引起我对文学的兴趣,我的习作时常出现在儿童读物上,上学期我的一篇游记刊登在《湛江日报》上;正由于书本,爸爸成了教学能手,妈妈成为优秀班主任。
又是一个国庆黄金周,适逢湛江书城开业不久,我们全家一早乘坐“吴川—霞山”直达快车前往鑫海名城—湛江书城。当我们乘着电梯进入书城时,好像有刘姥姥进大观园感觉,好大好大的的书城,分门别类,一行行,一集集。有书吧、音像室、字画室、文具行、娱乐场等等,我家四人各自采购,爸妈选教学用书,作文教学VCD,《班主任工作案例》;哥哥选《油画》、《石膏像》、《速写》、《水彩》......我坐在一尘不染的地板上看着、翻着,沉浸在散发香味的书墨中,最后挑选了《小说月刊》、《作文新编》、《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等八大名著......采购完毕,还到肯德基潇洒了一回。太阳西下,全家人才心满意足地踏上归途。
光阴的故事_小时候的故事作文900字篇二
等到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小时候的我是什么样子的呢?古代由于没有照相的技术,往往都不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模样,而到了现代,因为有了照相机就可以使我们的这一愿望成真了。
翻开相册,一张放大的照片映入眼帘。穿着草绿色的毛衣,胖乎乎的小手捏成小团。带着一顶白色镶有淡蓝色花边的帽子,眉毛稀疏,眉心间贴着一个红色的小圆。(具体是啥我也不清楚,我只记得小时候小孩照相都要贴个红圆)两颊粉嘟嘟的肉堆在一起,小嘴微张,眼睛里都是迷茫。旁边写着吉祥如意的字样,应该是一岁时候的照片吧?
翻到另一页,一张照片吸引住我的眼球。哟,还扎了一个冲天小辫子呢?眉心还是一颗小红心,脖颈挂着不知名的项链,婴儿肥也消失不见了。后面是竹林的背景,我重心不稳地站在地上,穿着特别像睡衣的衣服站在那儿。旁边则是小我两岁的弟弟,手里拿着一柄宝剑,两腿叉开。头发只留了一小部分在前面,其他的头发都被剃掉了。咬着下嘴唇,羞涩的一笑,可爱非凡。这时候我应该五六岁了吧,亲戚们都说小时候我能歌善舞,当然是幼儿园里教的。经常哼着七子之歌,还配着动作。不过现在却没有一丝印象了。
连翻了几页,我看见我小时候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勾起了我小时候的丝丝愤怒。还记得,小时候我就蓄着长发。可妈妈硬是把头发剪成了男孩子的发型,看着镜子里的发型。嘴角一瘪,就哇哇地哭了起来。妈妈却无视我,直接将我带走。后来还是二姐哄我哄不住,带我去照相。这才止住,只是弟弟穿着淡绿色的背带裤,帽子反着戴。仰着小脸,让人忍俊不禁。
往后看,我邪恶的弟弟说这张照片很像村姑,再戴上花布头巾,挎个篮子就名副其实了。我仔细盯着照片看,不过是穿得衣服比较土,加上光线的问题。显得黑,两颊的通红更加凸显。我八九岁的时日就被村姑这一名字给覆盖住了。
旁边有一张大合照。这张合照我记忆犹新,我拿着猪八戒的面具,弟弟拿着孙悟空的面具,双眼通红。本来我是执意要孙悟空的面具,压根没想让着弟弟,因为我从小到大好东西都是抢。但因为弟弟很没出息地哭了,我只得眼睁睁地看着面具被残忍地抢走。合照里双胞胎姐姐我还是一眼分辨出来了,大姐比较秀气,二姐比较英气。还出现了几个陌生的面孔,应该是远房亲戚。
再后面就是最近的照片了,梳着千篇一律的马尾辫被假发遮住,别着小时候的圆脸变成了瓜子脸,经过后期处理,我较黑的皮肤也变得白皙。穿着纯白的公主裙,双手捏着裙摆,笑容灿烂。
一张张照片,记录的不止是小时候的模样,同样也记录了光阴的故事。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