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三>文章详情

远和近

作者:张馨宸 2015-09-02

远和近

这世上,远和近究竟应该怎么定义,我不能确定。

远方到底有多远,近旁又能有多近,谁能告诉我?

有人说,企鹅的故乡是远方;有人说,地球的那面是远方;也有人说,去看一次大海,就是到了远方。但是,真正的远方该在哪里,又有谁会讲得清楚?我真的很向往远方:我想让自己的双脚真真正正地接触到珠穆朗玛的山巅,看看那里是否生长着植物,看着世间万物在我脚下生息繁衍,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壮阔;我想让自己切切实实地嗅到古都的气息,想象着一座座宫殿再一次耸立在那里,目睹着一个个王朝在我眼前兴盛和灭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沧桑。

我希望的远方不是要有多远的距离,哪怕只是我所居住的城市的一个角落,只要那里的人过着和我迥然不同的生活,他们的习性,他们的历史,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那就是我的远方,就是我所渴望的远方,此时,远方与近旁是那么的相似,我甚至都分不清哪个才是远,哪个才是近,似乎远和近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同时存在的。

人生之路是没有终点的,所以我们要一刻不停地向前走,去寻找生命中的远方,那时我们的方向,尽管它是那么渺茫,那么遥不可及,但是仍然要固执地向前,去追寻心中的梦。

前进的道路本来是很容易的,可是总有太多太多的牵挂使我们举足不前,因此在功成名就、大悲大痛之后继续前进,则是太困难的一件事情。于是就有人选择了留在近处,放弃了追求很久的关于远方的梦。当前进的路上赢得鲜花和掌声,他们会在周围投射来的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中神情恍惚,满足于这点成就;当前进的路上坎坷不断,最后终于重重地绊倒,他们会在爬起来后舔着自己的旧伤,寻找千百个借口来告诉自己:停下来吧,够了!然后站在原地,看着更远的地方想:那里不属于我,一路跋涉到这里,看看来时的路,很长了。他们认为自己的脚下就是曾经梦想过的地方,殊不知这里仅仅应该是一个休息的小站。他们曾有过一个多么远大的志向,曾怀过一颗多么虔诚的心,为何最终只是行动了那么近的一段距离?在我的眼里,留在近处,就代表着妥协,代表着懦弱。

我渴望永远的远方,尽管不知道它在哪里,何时才会到达终点,却依然怀着最初的梦想,向前努力着,纵使前路是艰难的,都不会轻言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地向命运挑战,才能超越今天的自己。

所以,不要让懒惰占据了你的心灵,也不要执迷不悟,舍弃你所拥有的近出的一切,请相信远方的风景会更美丽。去远方探索,你就会发现,奇迹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

战胜自己

人生是一个不断战胜自己从而达到新的目标的过程。人生要想精彩就要无数次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成长起来,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发觉自己身上的无限潜能,战胜自己的过程可以使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重要。

上小学时我是个内向的孩子。很少与人说话,很少当众发言,很少回答问题,除了学习不错外没有什么更能值得我骄傲的。上五年级是我来到大庆一中外国语学校,面对陌生的一切我更是把心藏在心灵深处。后来上了初一,一堂政治课让我改变了这种状态。

本来政治老师是一位没有什么笑容、讲课枯燥无味的老师。后来这位老师被调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开朗的女老师,她的到来使单调的课堂生动起来。她并不拘泥于课本而是以各种方式锻炼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她把课堂交给我们,让我门讲课、演讲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第一堂课他她让我们四人分成一组,并交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下节课用她给的话题演讲。然后让我们每组选一名演讲者。我们四个人中到底让谁上好呢?我们讨论来,讨论去,你推我,我推你始终没有结果。最后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勇气说我去吧!他们先是一愣然后便欣然同意了。可我嘴上这么说心理却七上八下的没有底儿。

课下我们开始了准备工作,其他人帮我查资料,我将资料组成了一篇议论文写下来。我照着稿件背了十几遍已经很熟练了。可我每每想到要上台演讲心中就不由的紧张起来恨自己一时嘴快,心理也不免有些打退堂鼓。可这样也对不起同组的其他人呀。我就这样在进退两难中徘徊着。很快三天过去了我只好去面对了,我抽到第一号去演讲,这使我的紧张程度有增无减。当老师让我上台时,我感觉到心都凝固了,虽然只是对着全班几十名同学但那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超越呀。走在桌子间的过道上我感觉到心马上就要跳了出来,我心中没有一点自信可我嘴上仍一遍遍地说:“我能行......我能表现好。”走上讲台我讲了起来,可是由于过于紧张话都没有说清楚,嘴唇也在不停的颤抖,有很多地方都忘记了。本来很熟的稿足足讲了五、六分钟。当我演讲完毕后腿都软了下来,但是同学的掌声却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那时我想起福拜楼的话:“人的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天并非功名成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哀与绝望中迎接人生超越自己的那天。”

可以说那次我战胜了自己,从那以后我仍不断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次数越来越多对自己接越来越有自信,现在谁也不会认为我内向了。也许性格真的可以改变只要战胜自己。

友情链接: 在线汉语字典 中国教育考试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信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冀ICP备2021019811号 Copyright @ 2021. kxl100.com. All rights reserved